特别关注|大一新生入学,家长陪着去就是不独立吗?

作者:高考家长指南 08-12阅读:681次

我有个朋友,儿子今年高考,分数下来之后,在网上填报完志愿,全家就等着录取了。

等待的日子,朋友每天无数次打开查询窗口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登录号,一向数字不敏感的她愣是把这么多数字背熟了。一门心思的盼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但是过了几天,朋友突然有点失落了。

那张录取通知书,对做父母的来说,就是一张离别的票啊。

它确定无疑地告诉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他将带着通知书离开这个共同的巢穴,飞向更辽阔的天空。回来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和一个陌生的女孩组成家庭,过一辈子。

不过,后来朋友也释然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吗?从和母体分离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父母和孩子就在爱的期盼中不断分离。只不过这次的分离,比以前更久,意义也更为深远。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立业、成家,最终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学校不在本地。

朋友说,她和老公已经买好机票,准备跟儿子一起去大学报到,见证他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几年前,一些大学采取拉警戒线“隔离”家长、开通网上报到平台等多种方式,“逼迫”新生独立报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这种把能否“独立报到”,和学生能否独立生活、父母是否过分溺爱必然的联系到一起,就显得有点不近人情、矫枉过正了。

有没有父母陪着来,其实跟独不独立没多大关系。父母陪,不代表就是娇生惯养;一个人来,也不能证明独立能力就有多强。

第一,陪孩子去大学,可以帮助父母们度过分离之痛的缓冲期。

对父母来说,孩子进了大学的门槛,就标志着聚少离多,就标志着养育了十八年的儿女开始慢慢走出他们的世界,就标志着孩子要开始真正的独立了。

面对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很多父母都会从中感受到分离之痛,送孩子去上学可以帮助父母度过情感缓冲期。这对双方,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没有父母愿意错过孩子的成人礼。

古代孩子长大了要行成人礼,大学报到就相当于是现代人的成人礼。世界上哪一个父母会不想见证自己孩子的成人礼呢?

在美国,入大学是人生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送新生都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全家出动的,有时甚至还有祖父母。

第三,他们来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女将会在怎样的一个学校读书。

这样在打电话说:“我在宿舍”,他们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食堂吃饭”,他们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吃着什么样的饭菜,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他们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才能放心。

“独立”固然是年轻人踏入社会的核心品质,但是真想锻炼独立能力,不用非要选在大学报到那一天。因为当孩子在开启人生新篇章时,父母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