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更好的方式,就是与他分离

作者:凯叔讲故事 08-22阅读:5604次

孩子不想上学不想离开爸爸妈妈,而家长何尝不是担心挂念一整天......

1

那天,是我5岁的儿子然宝学完了一年的艺术课程结业的日子。他穿着和他那小身子一样缩小版的学士服,戴着学士帽,手捧结业证书,或呆萌或灿烂地笑着,摆着各种Pose,和教过他的哥哥姐姐们一一合影留念。看着在镜头前一脸阳光灿烂的宝贝,我不禁想起他3岁时初上幼儿园和4岁时初接触兴趣班时的情景。

两年前,3岁的然宝到了入园的年龄。尽管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入园之初,宝贝还是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最初几天,每天早上都要经历一场撕心裂肺的拉锯战。他从一起床就找各种借口不肯出门,在路上也是哭闹不止多次试图跑回家,到了教室门口大哭着抱在我的身上不肯进教室……那段时间,我每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工作时也时时想着宝贝在幼儿园怎么样。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三周才算是好了。一年前,我开始带着4岁的然宝接触兴趣班,带他去试听体验。本来以为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的他,会很容易适应兴趣班。没想到在面对兴趣班时,他又一次出现了初入园时的不适应。需要我在教室外面等着,孩子单独进教室试听的课程,我们没有一次能试听成功。有两次都是在老师试图关门上课的时候,然宝突然大哭大闹着冲出来,说什么也不肯再去上课。

那时候,我很是焦虑,不住地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才会导致孩子这样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后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时候然宝的种种反常表现,都是因为分离焦虑导致的。

2

孩子哭闹不肯去上幼儿园,初接触兴趣班不敢自己在教室里上课,妈妈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惊慌大哭,在心理学上,这些状况都是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症,是指与某个人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后,又要分离时,心里产生的伤心、痛苦的情绪,并可能通过各种行为表示拒绝分离。

分离焦虑症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而在婴幼儿中最为常见,表现也最为突出。

一般宝宝在 6~ 7个月学爬的阶段,就会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而在 12~ 18个月的时候会到达顶峰,而更大一些的宝宝,在面临上幼儿园、长期分离等情景时,也有可能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是孩子能否顺利适应新环境的关键。

分离焦虑处理好了,孩子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而分离焦虑处理不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是危害。

在《妈妈是超人》中,包贝尔夫妇的育儿方式被观众集体吐槽。包贝尔陪女儿玩的方式就是,我自己看剧本,孩子爱干啥干啥。包贝尔在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为了养家,去了日本发展,多年来包贝尔只见过妈妈几次面!他的妈妈曾在《旋风孝子》这档节目中说起对儿子的亏欠,曾几度泣不成声。

包贝尔在童年时和母亲分离,他的妈妈没能很好地处理包贝尔的分离焦虑,导致包贝尔成年后,不知道到底该以什么样的准确身份和妈妈相处。这个把他生下来的人,让他既想亲近,又想远离。这种影响还体现在了他和自己女儿的关系上,一方面很爱女儿,另一方面,却不知道自己对女儿有陪伴照顾的责任和义务,他更多的会认为,我只需要赚钱养家,孩子交给妈妈、阿姨照顾就好了!

3

又到开学季,有的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有的第一次上小学,有的是去远方的城市上大学,无数的父母和孩子将要面临分离。那么,如何正确地处理分离焦虑呢?正确地面对并处理好分离焦虑,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在亲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分离是相对依恋而产生的,没有依恋,分离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依恋关系建立得不好的孩子,他处理分离情绪就会出现困难,建立好的依恋关系关键期就在孩子三岁以前。

然宝在一岁多的时候,我们搬到了装修好的新房子居住。当时,爷爷奶奶担心新房子有甲醛,所以然宝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他们家,我们每天下班后过去陪他玩两三个小时。在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我和李先生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晚上的离开,破坏了他对我们的依恋,他以为我们总是要离他而去。于是,在入园和上兴趣班时他才那么害怕分离。找到原因后,我尽最大的力去弥补。每天下班后接他回家和我们一起住,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他,永远不会离开他。

我们去上班或者外出有事,都会耐心地和他讲清楚是去干什么,什么时候会回来。慢慢地,重新建立起孩子和我们的依恋,也让他重新有了安全感。之后,他很少表现出分离焦虑,不仅能很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还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兴趣班艺术课程。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一个人一生中一切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孩子年幼时,努力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很好地处理分离焦虑的关键。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当孩子出现哭闹不想上幼儿园,不让爸爸妈妈去上班,不好好吃饭,大喊大叫等坏情绪时,父母也会比较愤怒,容易冲孩子发火。其实,用发火、呵斥等粗暴方式对待孩子,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好处。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林志颖的儿子Kimi天真可爱,还是个酷酷的小男生。可是,当Kimi要离开爸爸和小伙伴一起去执行任务时,酷酷的小男生瞬间就变成了爱哭鬼,眼泪止不住地留下来。林志颖没有批评责怪Kimi,也没有强制和孩子分离,而是一次次蹲下身子拥抱他,安慰他,甚至不惜违反游戏规则几次陪着Kimi执行任务。在爸爸的陪伴和引导下,Kimi终于能离开爸爸,勇敢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执行任务了。

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多安慰孩子,引导孩子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有时候,孩子适度地发脾气,也是对分离焦虑的一种宣泄。

让分离更有仪式感

当父母要离开时,一定要跟孩子做好分离,这个时候仪式化的分离步骤很重要。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父母要离开时,要告知孩子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并尽量说到做到。若无法按时回来,需要打电话告知孩子。然后亲亲或抱抱孩子并离开。

有的父母为了顺利离开,让其他家庭成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去干别的然后偷偷离开。这样的做法最不可取,对孩子来说,你就是突然消失了,会给幼小的孩子留下不安和恐惧。另外,告别的仪式不可太长。

有的时候孩子的奶奶抱着孩子和父母告别,从家门口告别到车库,再从车库告别到小区大门,这样就减弱了告别的仪式感,反而不容易帮助孩子处理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不仅孩子有,父母也会有

一个朋友是全职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她常抱怨没时间逛街,健身,见朋友。孩子入园后,一下子有了时间的她却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生活也一下子空了。她没心情做任何事,每天跑到幼儿园外面等着,就为了孩子户外活动时见孩子一面。

有个同学暑假送孩子去国外参加夏令营。孩子乘坐的航班起飞后,她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晕机,到了后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吃不惯当地的食物。一整天唉声叹气,工作还出了不小的岔子。

更夸张的是有位大姐,孩子上了大学后,原本每天风风火火给孩子做营养餐的她,下班回家后失落得连饭也不想做,夫妻两人连着吃了好几周的外卖。父母的这些表现,也是分离焦虑症。作为父母,也要学习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分离焦虑。父母爱孩子,但也不要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不能放弃自我,不放弃学习,不断精进自我,发展业余爱好,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你不需要围着孩子转时,你还是你自己。

还要多关注另一半,不要让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努力经营良好的夫妻关系,不但能缓解孩子离开后的焦虑,也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更亲密,更和谐的家庭中。一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无论是孩子的人生中,还是父母的人生中,都会有无数次的别离,爱和别离是永恒的主题。为人父母,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正确地处理分离焦虑,才是目送日渐远去的孩子的最正确姿态。

作者:小确幸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