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慢吞吞也可能是一种攻击

作者:柚柚育儿官方 08-26阅读:3428次

作者/丁颖

来源/HeyMom养育研究所

我一个朋友家的小儿子,刚上小学没多久,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喊半天才肯去写作业。他妈妈看了,就很着急,不停指责他:“其他小朋友老早就写完了,你非要磨叽半天才肯去写。”

他听了以后,也不反驳,就是更拖着不肯去写了,或者是磨磨蹭蹭半天才写一道题。 不只是写作业,吃饭洗澡也都慢吞吞的,越使劲催他,他越慢。

后来他爸爸跟他妈妈说,他自己知道,自己会安排的。你别老一个劲的指责他。你越说他,他越不肯干。我小时候,每次我想写作业的时候,我妈一拼命催,我就不想写了。

孩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不满,但他心里是反感妈妈指责的。只是他不敢直接表现出来,所以就会慢吞吞的不配合。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是一种表面上无动于衷却间接表达敌意的消极行为机制。当有一方明显过于强势,并且攻击性很强,处于弱势的另一方受到攻击时,因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就会发展出他们独特的还击方式。就像脾气暴躁的妈妈用不太友善的口气催促孩子去写作业,孩子嘴上说着好,但就是拖拉着怎么都不肯去写,最后令妈妈暴跳如雷。

被动攻击的一大特征就是为了避免直接的冲动,弱势方通常会采取逃避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弱势的一方虽然看起来低眉顺眼,很乖巧的样子,但总是会犯一些莫名奇妙的错误来达到还击强势方的效果。他们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愤怒,但就是不配合对方,不跟对方合作。

孩子对父母最可怕的被动攻击就是,看似无辜的做一些父母最不愿意ta做的事情,成为父母最不想让ta成为的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医生的孩子常生病,老师的孩子是学渣,警察的孩子成小偷。

而且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子是最容易出现被动攻击的人,这是美国犹他大学神经心理研究协会的Dr. Lorna Benjamin说的。他表示,当更年幼的兄弟姐妹出生之后,作为年长的孩子突然被期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超出Ta的能力范围。由于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对父母的要求产生恨意。这种带有恨意的共处,是被动型攻击产生的核心所在,而这种被动攻击的模式会影响他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

强势的父母,喜欢安排孩子的各种事情,但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讨厌动不动就被爸爸妈妈噼里啪啦一顿骂。他们也许是想看完正在热播的动画片之后,马上就去写作业,也许是想在睡觉前洗澡,而不是吃完饭后马上去洗。

家长劈头盖脸的指责,只会让他们觉得更委屈,更不满。孩子和成人一样,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也希望自己的一些小选择被尊重。当自己的空间被侵犯,自己的某些选择不被认可,他们也会呐喊反抗,被动攻击就是他们反抗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在表达,我讨厌你的强势。

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规划,我们退居次位来引导。没必要迫使孩子按照我们的习惯来做事情,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一味的想要掌控孩子的节奏,不仅容易让孩子感到窒息,也容易打击孩子的激情,浇灭孩子的兴趣。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再亲密的人,也需要一点点距离,毕竟,距离产生美。

针对如何预防孩子拖拉上瘾,家长可以戳☞《为什么家长越催孩子越磨蹭,这几招教你预防孩子“假性拖拉”!》

丁颖,一个孩子气的妈妈,北大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学副教授,只想把最靠谱最科学的养育知识带给大家,

HeyMom养育研究所,ID:heymomnihaoma,一个钻研国内外科学养育知识,深入一线做儿童观察和父母调研的公众号,坚持每周通过原创内容,为你解读并解决养育难题,建立美好难忘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