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表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家长反思

作者:云趣新芽 05-08阅读:1055次

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大火,因其对官场现状刻画的入木三分,对现实问题的反映,而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看剧的同时,其实除了官场险恶,该剧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也很值得深思。剧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刻画的不是很多,但却很典型。

1、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除了陈海对小皮球的教育,侯亮平的家庭生活,以及李达康偶尔提到自己对孩子的亏欠之外,其他领导无一例外都没有提到过自己的孩子。李达康在和欧阳菁离婚后,欧阳菁被从李达康的车上带走,没能飞去美国和女儿团聚,女儿把这件事怪罪到父亲身上,再加上我们的GDP书记李达康一直忙于工作,也疏于对孩子的关心,所以导致孩子最后根本不愿意接他的电话,最后还是托王大路劝女儿,孩子才肯接受他。从小,都是妻子在带孩子,为了他的工作,孩子光学校就换了好几所。当然,孩子换学校是因为他的工作需要,不能算在他做父亲失职上。从李达康的话语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他一直是一个忙于事业的人,忽略了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也是只管生,很少有精力养。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父亲缺位的教育也是随处可见,几乎都是母亲一人在充当教育孩子的角色,白脸红脸都让母亲一个人唱完了。父亲往往忙于工作或出于各种原因,觉得教育孩子就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对此毫不关心,推卸责任。

2、母亲教育孩子过分焦虑

侯亮平的孩子因为成绩倒退,几乎要成为班里的帮扶对象时,侯亮平和钟小艾分别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侯亮平只是教育了几句,一边安抚一边教育,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这时在孩子的心中,父亲是宽容的。而钟小艾就着急多了,又是数落孩子,又是抱怨侯亮平对孩子太过宠溺,把孩子惯成这样。这时的母亲是严厉的。孩子自然不愿多和母亲沟通。母亲在生活中更注重孩子的小细节,而父亲则更多地关注孩子未来成长的大格局。这是因为母亲跟孩子呆的时间更长,更容易发现问题,而且女性也更加细腻和感情化,把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纳入自己的监管范围。

3、祖父母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陈海的儿子小皮球,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这和家庭不无关系。母亲过早去世,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一部分照顾和教育他的任务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他的爷爷陈岩石,是个信仰坚定、肯为百姓出头、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只要他出马,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但在孙子小皮球这里,他就显得没招了。

小皮球在学校闯祸了,陆亦可让侯亮平去学校处理小皮球的问题,侯亮平问为什么不让他的爷爷奶奶去呢,陆亦可说,他们能管得了他吗?可见平时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在小皮球眼里,奶奶是保护伞,爷爷是护身符,把孩子交给老年人教育,会带来很多隔代教育必然的问题,老年人要想管教好孩子很难。

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一直在提倡,父亲不要缺位,母亲要情绪稳定,父母要负起监管责任,好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好的教育也各有各的不同,父母要做的,不是照抄什么模式,而是尽最大的努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中华小书童语:陪孩子玩耍、学习什么的,我最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