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拿刀砍亲爷爷,喊奶奶“去死”,原因让所有人反思

作者:父母在线 09-13阅读:1420次

肖雪萍《孩子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怎么破?》

这几天,一部孩子拿刀要砍爷爷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2分多钟的视频里,男孩双手各拿一把菜刀,与爷爷对峙,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视频最后,依稀能看到,孩子拿刀指着爷爷吼道:“让他去死!”

看到视频,网友们纷纷感叹道,感到震惊与寒心。到底什么情况?

据网友称:男孩父母为了联系方便,给他买了部手机。谁知道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因为其中的付费项目,男孩天天都向爷爷奶奶要钱,被发现是为了玩游戏之后,爷爷奶奶便不给他钱了。可没想到男孩做出了如此极端的要钱方式:拿着两把菜刀一直喊着给我钱,不给就砍死你们。

无论哪个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估计心都凉了。

所有愤怒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竟能让孩子沉迷其中,不惜与家长为敌,更不惜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抗阻止自己玩游戏的爷爷奶奶呢?

我们常说,童年是人格奠基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几乎都能寻觅到童年生活的印迹。

开头事件中的男孩,父母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给基本没有教育能力的老人,这根本就是家庭功能失调。父母长期不能照料孩子,不能给予孩子所需生理、精神、情感上成长所必要的滋养,而是让孩子自己在情感或精神的需求中挣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大心理需求:被爱、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当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容易因此自卑、堕落、是非不分、孤僻、急躁等。

如果此时有一样事物能够重新给予他自信,让他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那么他就会不顾一切去追求。

就如事件中的男孩子,他从父母身上得不到的关注和爱,却在手机游戏中寻得了存在感。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到了游戏中,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所以,当爷爷奶奶不愿意给他钱去玩游戏,他的需求无处安放,只好原地爆炸。

为什么你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养出来一只白眼狼?

男孩的事件看似极端,这样的事情却不少见。

2013年5月,一段少女当街辱骂并狂扇自己亲生母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视频中,女子对自己的母亲骂得极其难听,甚至在受到警察的劝阻时狂扇母亲的耳光。据悉,该女子是因向母亲索要钱财遭拒,所以才做出上述举动的。

据报道,2014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关于学费。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

看看眼前这些血淋淋的“白眼狼”的事实,更多的家长也忍不住反思:难道我这么努力为孩子倾尽所有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当仇人吗?到底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培养“高智能的孩子”的理解出了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教授加德纳,曾经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也是很多较为前沿的早期教育实践的依据和基础。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分别为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学家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孰优孰劣,孰先孰后。

在我们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对前三种智力的追求和培养非常狂热,即对智商教育片面追求,而情商教育则明显不足。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要培养一个高智能的孩子,必须是智商和情商都需要跟上。而当更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鸡血教育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人际智力、孩子的社会性和同理心的教育就明显落后了。

培养双商在线的孩子,你需要做到这三点!

来自台湾的中英文双语教学专家杨思涵,在谈到“孩子为什么不懂得心疼你”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两个要点,因为孩子得到了过多的关爱和过多的表扬。

过多的关爱,导致孩子的双眼只看得到自己,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要知道在婴儿期,孩子确实是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只看得到自己的需要,但是到了幼儿期,他们需要慢慢地走出自我重心的小世界,看得到别人的需要,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进程。

过多的表扬,导致孩子过分自满,觉得全世界自己最棒,眼睛里看不到别人。小孩子都喜欢自己赢,走路的时候被别人超过了都会愤而大哭,更别提比赛输了、考试考砸了,这都是对他们的自信心的极大打击。

在同伴竞争的环境里学会做有风度的赢家或输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所以,对于孩子,不需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让过多的关爱蒙住了他的双眼,也不需要给他们过多的表扬,输赢本是常态,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成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那如何让孩子懂得心疼大人,而不是总嫌弃大人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呢?

❶ 跟孩子沟通时,懂得示弱。

在孩子的眼里,大人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够得到高处的物品,做得成小孩子做不到的事,有问题找爸妈就对了,他们就是全知全能的超人!

但是,当一个超人,意味着你必须强大、强悍、强壮,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会头疼,会发怒,加完班再去送孩子上课外班的时候,我们会劳累,会疲惫,我们也会生病,也有脆弱的时候,这些,都不需要独自一人承受,而是偶尔需要向孩子示弱。

比如,某天加班特别累,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可以跟孩子商量,“妈妈今天特别累,身体也很不舒服,我们今天能不能不讲故事呢?”如果孩子不依不挠,可以让他试试设身处地地想想,“你生病的时候也不想说话对不对?妈妈现在就像生病了一样不舒服,你来像妈妈照顾你一样照顾妈妈好不好?”

懂得示弱,给孩子机会来照顾大人,能让他们体会到大人的不易。

❷ 不要只是默默付出,而是要用言语告诉孩子。

传统的中国父母都是这样的,为了孩子,再苦再累我都扛着,传统的家庭剧也是这么演的,突然有一天,孩子发现父母累得驼了背、弯了腰、白了头,幡然醒悟,妈妈(爸爸)太不容易了,我要对他们好一点!

不善言辞大概是所有中国人的通病,这也影响着我们一整代人。大多数人面对着自己的父母,说不出一句我爱你。

孩子的世界同大人的世界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大人的辛苦其实孩子看在眼里,他们只是懵懵懂懂不了解具体的细节,但并不是看不懂。大人的辛酸和疲惫,大人的付出和辛劳,其实是可以对孩子讲的,讲明了我们疲惫的原因,孩子不仅仅会更加理解我们,也会更有同理心,体谅父母的不易。

❸ 除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还要试着帮助他们理解别人。

培养同理心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那就是感受、理解并照顾别人的需求,这也是高情商孩子的特征,他们会对别人的需求敏感,并且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人方便。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并不会长到一定年龄就能体会到别人的不易。比如热帖中的小男孩,到了10岁,心智的成熟度还如两三岁的孩子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眼睛里完全看不到别人。看得到别人的需求,学会理解别人,需要很多的练习,而这个练习,就始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亲子关系很重要的一环是沟通,即保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言语交流,而理解别人正是从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始的。在日常沟通中,需要常常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通过复盘当日的重要事件,也跟他们一起分析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需要,对他人怀着一颗体谅之心,也是从理解开始的。

智商真的非常重要,但要做一个立足于社会的会合作的人,情商、同理心也十分非常重要的。

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去体谅的孩子,长大后就算有再大的成就,又能怎样?

他终究是一个失败的教育结出的黑果。

肖雪萍《很少拒绝孩子的要求,会让他变任性吗?》

杨谨《高标准严要求,你是在爱他还是害他》

周二获奖: 妞妞妈

本篇文章为“父母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