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抢玩具打了起来,家长是让孩子打呢还是劝,聪明家长这样做

作者:小时刻儿童教育 10-01阅读:3504次

1

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最常发生矛盾就是“玩具之争”

当孩子们因为玩具打闹起来的时候,强行介入孩子们的斗争好像并不合适,但是孩子们互相推搡,根本不知道力度的轻重,受伤总是防不胜防,作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如何做到不伤和气又能让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处理得当呢?

2

俊俊和童童今年都是4岁,父母都是生意上的好伙伴,一次孩子们因为一个恐龙玩具争执了起来

没想到两个孩子互不相让,俊俊去扯了童童的头发,童童也不是好惹的抓住俊俊的衣领,就去咬人,战火一再升级,而坐在一旁的妈妈们却依旧在谈笑风声,没有一丝介入阻止的意思,到是一旁的外人干着急到:“哎呀,俩孩子都打起来了,你们不怕孩子受伤吗?”

起料两个妈妈的想法出奇的一致:“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俊俊妈妈说:“我们插手的话,以后他们面对的困难会更多,他们自己会应付好的,在没有发现意外前,我一般不插手孩子间的事情。”俊俊妈妈望了望那边打在一起的孩子。

最后俊俊被打败了,选择了其他的玩具,而童童因为没有俊俊的抢夺,也失去了对恐龙玩具的兴趣,于是主动地将玩具让给了俊俊。

不一会儿两个人仿佛忘了刚刚打架的事情,立马又和好如初的一起玩游戏,孩子们的友情可真奇怪。

3

面对孩子们抢玩具,爸爸妈妈们应对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我身边遇到最普遍的现象却是这样的:

上周带孩子去参加亲子营,家长们都带了玩具来玩,为了气愤更加融洽,妈妈们都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有个叫斌斌和军军的孩子却因为玩具小火车闹了起来。

斌斌牢牢地将小火车抱在怀里嘴里说着:“这是我的,你不能玩”,而军军又很想玩,两人互相扯着小火车,斌斌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宝宝乖,让给军军玩好不好?不可以这么自私哦!”妈妈试图拿玩具,但是斌斌还是表示不愿意,这时斌斌妈妈说:“宝宝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给你买其他的玩具了哦”,斌斌“哇哇”大哭。

按照斌斌妈妈的说法:孩子的自私,就该这么治!亲子营里的很多妈妈们都赞同这么做。

斌斌妈妈的做法,却在无知中伤害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和孩子固有的权利

4

孩子都有一个“物权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会把自己的东西贴上“这是我的”的标签,别人抢夺我的玩具,就如同狮子发现有人侵占了自己的领地,于是就会勃然大怒,孩子们也会为“玩具”抗争到底,这与“自私”无关,而是与“尊严”“权利”挂钩。

平时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能理解孩子的这份心情,而强行违逆孩子的意愿,并冠以道德的批判,孩子自然会觉得委屈

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自己被“亏待了”,还是被自己最爱的人,其对心理的伤害程度可想而知。

5

所以面对“玩具之争”,我们大多数人“心没有那么大,放任孩子自己动手解决”,也不想“委屈”了孩子,怎么办?

第一步:问清楚孩子一个问题“这个玩具究竟是属于谁的?”

这个问题能都让孩子感到认同感,孩子也是懂理的,这会减少后面交谈中,孩子的反抗的情绪。

第二步: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并引导

“这个小火车是斌斌的呀!那斌斌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小火车哦,军军你想要玩这个玩具,要问问斌斌的意见”或者说:“那斌斌愿不愿意和军军分享小火车呢?和军军一起玩玩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哦~”

第三步:坚持孩子自己的决定,切勿道德评判

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避免强迫的行为,作为家长,为了让情况好转,可以适当分散注意力,告诉那个想要玩玩具的孩子:“小火车是斌斌的,这个我不能决定,但是阿姨可以你一块小蛋糕吃,好不好?”,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时候,这种棘手的情况往往能够迎刃而解!

孩子有物权意识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有强烈的界限感知道保护自己喜爱的东西,家长朋友们更应该关注那些“拱手相让”的孩子,有时候他们手中的东西被抢,不知道也不懂得反抗。

这类孩子要么是“纯真善良乐于分享”;要么就是“物权”意识淡薄,不会坚持自己的权利,他们自我意识也很单薄,往往容易受到“委屈”而不说吃亏的都是这类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的玩具之争”,下次的时候希望你能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够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