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外国青年读不懂中国,她们还会坐月子呢

作者:汇慈安母婴 06-07阅读:608次

原标题:谁说外国青年读不懂中国,她们还会坐月子呢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大家都在呼吁汽车不要鸣笛,共享单车可以免费骑,没错,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国最高竞技大赛——高考。这场隆重的考试,引起了全民热议,互联网上人声鼎沸,五花八门的作文题目,毫无疑问的难倒了一毕业就把知识还给学校的我。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富强,生活和谐,让外国青年摒弃偏见的重任就交给各位可爱的考生吧,想知道外国人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习俗吗?比如,每个中国妈妈都必须经历的产后“坐月子”。

  

坐月子的由来

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之“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以社会学的论点,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人生转折,因为婴儿产出让身体、生活有所改变,从人妻到人母、从外人到家人,坐月子的仪式促使产妇进入神圣地位,周边的人甘愿为她付出,产妇趁此机会发泄累积的不平情绪,消除长期积劳。无论是产褥期或坐月子,都意味着产妇要卧床休息,调养好身体,促使生殖器官和肌体尽快恢复。

“汉典“中指出:”坐月子“指妇女生孩子和产后一个月里调养身体。

  

中国的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好好坐月子?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坐月子。千百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月子文化。文化讲究的是传承,但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拒绝坐月子,她们从小接受西式的教育,耳睹目染的是西方的科技,她们认为,西方人都不坐月子,生完孩子出了院就去上班,我们中国人也没有必要坐月子,坐月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事实真是这样吗?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体质跟西方人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种不同,差异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饮食结构有关。西方人以鱼肉类的食物为主,中医讲“鱼生火,肉生痰”,从体质上说,他们的火热湿性很重,而为了把这些浊气散出去,所以他们的肌肤腠理就和我们东方人有很大区别。比如,西方人的体毛很重,甚至是胸部都长毛,他们的毛孔很大,骨节也很粗,以便通过毛孔的开泄功能把湿气代谢出体外。这都是从生理上为了增加宣发的力度演化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的结果。

再看我们中国人,很早就告别了洪荒时代,自古就以纤维性的食物为主,多食五谷杂粮和蔬菜。由于饮食清淡,中国人的体质是收敛的力度大于宣发的力度,所以我们体毛很轻,皮肤紧密细腻,毛孔很小,骨节也特别细密。

中医认为,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骨节是闭合的,而产后,随着骨盆的打开,产妇全身上下的筋骨腠理都处于一种开放松弛的状态。这时,风寒就容易趁虚而入,通过张开的骨节进入人体内。月子结束时,产妇的骨盆和全身的筋骨腠理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闭合状态。那么,坐月子期间进入体内的寒邪也就会随之而然地被闭锁在体内,从此留下严重的后患。

身体羸弱的产妇,有可能在月子结束后不久就会感到腰酸背痛;而大多数女性在年纪大时,会感觉全身疼,尤其是骨节疼;甚至有的人会疼痛一生。中医上称这种疾病为“产后风”,即月子病。

中医有句话,“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意思是上次坐月子时得的病,只能待到下次坐月子时才能进行医治。因为只有到下次坐月子时,人全身的骨节才能再次打开,达到自然松开的状态。趁此机会,施以药石,将寒邪赶出,治好疾患。

西方人的骨节粗疏,他们会有更充足的机会驱除寒气,所以他们不是太怕寒邪,这种体质,就造就了他们没有形成坐月子的传统。但这不等于西方人不坐月子就一点事都没有。

  

西方人如何看待坐月子

有不少老外无法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抱怨中国太太很麻烦,还要坐月子,说西方人从来不坐,照样挺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女人老了后得关节性的疾病的人很多?

有些“中西合璧”的家庭,都会受到不同的“月子文化”的影响,中国太太跟丈母娘认为坐月子是产后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细心呵护产妇,但美国丈夫认为遵照医生说明,多补充奶、蛋、蔬菜,产假内避免重度体力活动,暂停运动,多休息,就万事OK,不必以“古怪的食物、药物”进补。

但东方力量不容小觑,现在也有为数众多中西合璧之家对月子文化颇能接受,甚至有部分美国夫妻也开始接受坐月子的养生之道。

经纪月嫂的一位华人职介业者透露,目前市场上,聘请月嫂的跨族裔家庭不在少数,现在纯粹美国家庭也开始加入月嫂客户群,从接洽协商到签订合同,程序与华人顾客没有差别。

所以,中国传统养生知识已逐渐被世界所接受,“月子文化”也得以重视,产后新妈妈要重视坐月子的,掌握好坐月子知识,做好月子,让身体尽快的恢复,保证身体健康。

  

汇慈安母婴

一起来分享您的孕期点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