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怎么办?哪些情况下需要切除扁桃体?

作者:健康育儿有方 03-21阅读:4274次

扁桃体是我们口腔内的器官,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此处的粘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是经常接触抗原引起局部免疫应答的部位。日常主要负责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身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的门户,口鼻的细菌、病毒最先侵犯的就是它们。

扁桃体炎的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治疗作用不直接,病灶常常不能彻底清除而留下隐患,形成病灶后容易被反复感染。就像敌人打输了又不愿离开,一次两次没能将它们彻底消灭,一有风吹草动就伺机而动,反复感染。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自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就像短期冲突转化为长期抗战,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还可能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

扁桃体炎症状

急性期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

慢性期的扁桃体炎表现

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

扁桃体肿大:肥大的扁桃体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全身表现: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以上症状并非全部出现,也可全无自觉症状。

如何诊断?

1. 检查扁桃体和腭弓呈慢性充血,粘膜呈红色,挤压腭弓时隐窝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物溢出,扁桃体大小多不定,成人扁桃体多缩小,可见疤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患者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2. 应根据病史,结合局部检查进行诊断,患者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扁桃体的大小并不表明炎症程度,故不能以此作出诊断。

3. 本病应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角化病或扁桃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患扁桃体炎?

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还不健全,一般到12岁左右免疫系统才发育成熟,所以儿童更容易发生扁桃体炎 。

儿童会有生理性的扁桃体肥大,如果无明显症状家长可以不用关心。但如果反复发炎也会造成扁桃体肥大,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扁桃体肥大影响孩子进食,表现为进食缓慢,孩子身体瘦小。

2.扁桃体肥大影响言语发育,表现为说话含糊吐字不清。

3.扁桃体肥大导致睡眠时呼吸障碍,如果同时有腺样体肥大,会出现打鼾,严重时有憋气缺氧,睡眠不安。

儿童睡眠不好就会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导致生长缓慢,大脑缺氧还会影响记忆力,变得多动,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

切除?不切除?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对我们的身体是像哨兵一样的存在,对身体的第一关口起到守卫作用,但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已成为细菌隐匿的场所,甚至引起其他器官的疾病,达到一定的手术指征,比如以下的这些情况那么,就要考虑将它切除掉了。

这些情况的扁桃体炎考虑手术:

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围炎;

②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

③慢性扁桃体炎已经成为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

④白喉带菌者、保守治疗无效时;

⑤各种扁桃体的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起切除。

预防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2.急性扁桃体炎应彻底治愈,避免演变成慢性炎症。

3.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类传染病。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孩子如果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毒的侵袭,家长平时也要注意孩子身体,在不伤害孩子身体的情况下帮助孩子调理出一个好身体,我朋友圈也会经常发一些育儿的知识,针对于不同的体质孩子调理身体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不太懂的价值也可以问我,给我说说孩子的情况,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身体。(zcmj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