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第4期 | 妈妈必看:宝宝发烧用药四大原则

作者:熊妈胡医生 08-14阅读:4429次

宝宝发烧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问题,但用药对于父母来说是极其头疼的问题,到底宝宝体温多高才需要用药?用什么药合理安全?用药时间间隔是多少呢?

用药并非第一处理方法

发烧是宝宝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药。目前判断发热是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

严格来说,体温在38度以下的发热,很少引起宝宝的严重不适,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吃退烧药,可以让宝宝多喝水来代谢热量

如果有的宝宝体温达到39度,但精神状态良好,在能吃能玩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要用药,父母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分为直接降温法以及间接降温法两种。

直接降温法:冰袋敷额头降温、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衣物等方法。

过去长辈们总是认为孩子发烧身体怕冷,就给孩子盖很厚的被子,想靠捂热来帮孩子发汗,达到退烧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应该给他少穿衣服,盖薄被,这样才能很好的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间接降温法:利用空调、风扇等工具,使室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25℃-27℃;让孩子多喝温开水等。

通过喝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发烧用药四原则

近年来,不少媒体报道退烧药会引起宝宝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所以掌握好退烧药的应用原则尤为重要,遵守遵循以下原则使用退烧药,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急性发热的宝宝。

第一:非高热不用退热药,39度是用药临界点。当宝宝体温大于或等于38.5度时,出现明显不适(如哭闹、烦躁不安等),或着是宝宝有过发热惊厥史,应及时使用退热药。

第二:服用退热药间隔应大于四小时。尽量每次只吃一种退热药,如果要换另一种药时,最少也应该间隔四小时。

第三:用量要准确。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内容来计算每次用药的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可能。

第四:婴幼儿尽量避免使用退烧药。新生儿及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烧,很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这时候家长要慎用退烧药。由于其肝脏解毒的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副作用。应该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减少风险。

什么样的退烧药安全又可靠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者是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对宝宝相对安全的退热药,其安全性已经过实践证明。别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弃之不用。此外,尼美舒利,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服用。

口服退热药的起效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左右,服药半小时后,如果体温开始下降,继续观察即可,若体温还没有下降趋势,请及时就医,如果一种退热药能很好控制体温,则建议使用单一的药物退热,以免发生两种药物剂量混淆的情况。

对于持续的高热,如果一种药退热效果不理想,可以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做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温馨提示:

更多有关儿童发烧的知识,可参考《中国0-5岁儿童发热指南》、美国儿科学会旗下healthychildren.org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