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馋死了! 全是海鲜, 竟然看得我口水眼泪一起飙

作者:猫猫揭秘 05-21阅读:4044次

这是一部由《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的导演李勇拍的记录片,整个团队走遍了三门的海岛村落、蟹田虾塘,记录小海鲜和百姓之间的故事,从咕嘟咕嘟冒泡的海鲜到家庭的聚散悲欢,看得人口水和眼泪一起流….

这个纪录片不长,只有两集,分为《讨小海》和《烹小鲜》,讲的不是龙虾鲍鱼,而是小海鲜,大海鲜饱眼福,多吃腻口,小海鲜饱口福,久食不厌。

第一集《讨小海》,一条船,一双手,劳作一天换来全家人的生活这种简单的作业方式被称作“讨小海”,得来的海货就是小海鲜。

小海鲜家族包罗万象,水中的鱼,滩涂里的蟹,礁石上的贝,都是其中之一,在工业化的今天,很多小海鲜依然采取最原始的捕捞技术,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新奇和危险。

三门的两兄弟趁着退潮去礁石上挖“佛手”,“佛手”不见光,而且是长在礁石下面的夹缝中,弟弟用最原始的方式用一根绳索拉着哥哥,看到潮来了,就大声呼叫,很多时候人是在和浪比赛,看得人惊心动魄,为他捏把汗。

“佛手”难得,回家之后素油烹炒,顷刻出锅。

摆开佛手根部的一小撮肉韧劲十足,口水分分钟就要飙出来了!

讨海为生的父女两,为了挖藤壶也是与浪搏斗。

中午饿了,父女两就用随手可得的食材但午餐,生一把火,直接熏烤岩壁上的藤壶。

烤得滋滋冒泡就直接掰下来吃的。

随手掰下一个都是,里面一汪鲜肉,汁液饱满,这样的午饭不是生活在内陆人体会到的。

捕捞回家的这些小海鲜,根本不用很复杂的烹调方法,虽然很简单但甚是美味。

碳烤生蚝、高汤香螺、水煮青蛤、花雕炖雪蛤都不复杂,但是带来的都是复杂而醇美的鲜香。

讨海为生除了要与浪搏斗,还要与泥搏斗,蛏子这种美味就是长在泥里,每年会有1000多个执业挖蛏人,到专门的田里挖出这种美味。

生长了一年的蛏子,在泥里看着很脏,可肉质肥嫩,用盐水煮或者盐焗,都是柔韧醇厚,回口绵长。

第二集《烹小鲜》短短的几个故事表达了满满的情意,两个创业的小两口不愿意待在城市继续承受压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只为能经常和家人在一起。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就在网上卖蟹,没有过多的纷扰,空了就画画写字,饿了就随手抓只滩涂里的蟹,简单烹饪。

吃螃蟹是秋天最浓重的大事,膏蟹壳大如盘,承认拨开即见蟹黄。

蟹膏如腌好的鸭蛋黄,色泽红亮,丰盈油润。

当自舌尖同款配音——李立宏老师说到:“半透明的胶质颗粒,在齿间爆裂,略带腥味的鲜香瞬间达到巅峰。”就像产生了通感吃到了嘴里一样。

蟹腿也是丰腴诱人!

第二集为什么让人有些感动里面讲了那些我们都曾经同样面临的人生百态和聚散悲欢。

其中有一位花一个月时间为外孙泡制醉螺的老人,会忍不住想起让人想起自己的外婆。

暑假的外婆家,转动的老式电风扇,外婆在厨房里忙碌,浅浅的背影,看得人很感动。

因为孙子挑食,外婆准备做醉泥螺给孙子开胃,暑期的海边,祖孙两手拉手,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很多小时候长辈们为你建立起来的味觉系统,会在你人生中一直陪伴你,直到你在传递给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

片中还有五个奔赴千里为回家给奶奶祝寿的五个姐妹,他们嫁到天南海北,在奶奶百岁生日这天回来相聚。

三妹边往家奔的途中说了一段话:年轻的时候,想着要独立,想着闯荡世界,现在的话就觉得一有时间就回家”

家的味道,就是有亲人在的味道。

奶奶的寿宴,由妈妈和五姐妹一起操持。小一辈的孩子们就在旁边观摩,看妈妈和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做饭,是电视机和手机游戏永远无法代替的童年温暖。

五姐妹的母亲很多年前开过餐馆,多年的灶火淬炼,功夫已经炉火纯青。

浇头精彩的海鲜面、馅料丰富的蛋煎扁食,家常的小黄鱼,这些简单又常见的食材,在全家的寒暄与玩笑中,就成了一桌盛筵。

聚散总有时,对于年老的长辈们和忙碌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团聚真是聚一次少一次。

我们身处的时代,物质丰裕和资源短缺并存。讨小海,烹小鲜,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