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 就是山东菜, 其他的人别争了!

作者:彼岸临川 06-08阅读:4431次

这道菜,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不是川菜吗?诚然,我们在川菜馆经常吃到这道菜,但这并不能否认它鲁菜出身的事实。

在说这道菜之前先要说人,因为这道菜就是以人名命名的。这个人就是清朝咸丰年间的进士、贵州平远人丁宝桢。他在同治元年(1862年)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年)任山东巡抚。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人同称为“中兴名臣”。在巡抚任上,他曾经诛杀了慈溪宠阉安德海而名震海内,还在金线泉处修建了“尚志书院”,汇天下名士于其中。后升任四川总督,死于任上。丁宝桢曾被奉为“太子太保”,简称宫保,这种荣誉头衔,在清朝只有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才能享有。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丁宫保。

丁宝桢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个讲究饮食的美食家。他在山东巡抚任上,曾经调用济南城内名厨数十名作为他的家厨。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周进臣和刘桂祥。

他特别喜欢这两人炒制的“酱爆鸡丁”,每有嘉宾到来,他都要两人烹饪此菜以招待客人。这道菜的特点是快速而味美,但是作为美食家的丁宝桢认为还是稍微有些不足。他认真研究了一下菜谱,改酱爆为辣爆,又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急炒,而成为一款新的美味佳肴。

创制成功后,他拿出这道菜款待客人,受到了大家的赞誉,因为是丁府的私房菜,所以这道菜被称为“宫保鸡丁”。后来,这道菜的烹饪做法流传到了民间,为餐饮业所吸收,继而闻名全国,受到了普通大众的一致欢迎,号称为“国菜”。

这道菜的一个要诀就是“爆炒”,这也是济南菜传统的烹饪方法。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是这样称赞济南的爆炒菜:“滚油爆炒,以极脆为佳”。可见,爆炒菜的妙境就是脆嫩。

具体到这道菜,主要食材要选用极嫩的鸡胸脯肉,切丁备用。然后用鸡蛋清加淀粉调成糊,将切好的鸡丁调糊抓匀。再用清汤、黄酒、精盐、湿淀粉总成爆汁备用。锅内加入食用油烧热,下鸡丁划一下。另起锅烧热油,爆葱姜蒜出香味,立即倒入刚划过的鸡丁,随即倒入烹入爆汁,快速颠翻,出勺装盘即成。

这道菜的难点就是要在鸡肉表面裹上一层糊,如果没有这道糊的话,鸡肉一入油锅就会变硬,做出来十分难嚼。这个步骤叫做为鸡肉“着衣”,就是为鸡肉穿上一层衣服,这样鸡肉就无法直接接触油质,可以保持肉质的脆嫩。

上面所说的是鲁菜“宫保鸡丁”的烹饪方法,其要诀是爆炒,是典型的山东菜烹饪方法。下面小编再说说川菜“宫保鸡丁”。

上文提到,丁宝桢后来从山东巡抚任上升任四川总督。他的家厨也跟着去了四川,大家都知道,川地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气候潮湿,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辣。加之丁宝桢又是贵州人,那也是一个无辣不欢的地方,所以“宫保鸡丁”到了四川,出现了改良。

具体做法是,将鸡脯肉切成大拇指盖大小的肉丁,葱白切成与鸡肉大小相当的葱粒。鸡脯肉粒用盐、料酒、淀粉、水和蛋清腌制起来。腌制过程中用手边抓边腌,直到所有的水分和调汁都被抓入鸡肉丁当中。将酱油、料酒、白糖、米醋、盐、淀粉、水调成勾汁,备用。锅中坐油,大火加热到六成热,放入花椒、辣椒爆香,之后放入鸡丁,煸炒变色后,放入葱粒,继续煸炒,直到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味汁,用炒铲不断翻动,直至搅拌均匀。继续反复搅拌,到味汁粘稠后放入炸好的花生米即可。

与鲁菜“宫保鸡丁”相比,川菜“宫保鸡丁”这道菜原料中必须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干辣椒节,味必须是辣型荔枝味。干辣椒节炸香,突出糊辣味。其他的做法并无二致。

除了鲁菜、川菜有这道“宫保鸡丁”之外,丁宝桢的老家贵州最近也宣称“宫保鸡丁”是本地菜。贵州的食谱通常这样记载宫保鸡丁:“贵州名菜,成菜色泽金黄,鸡肉鲜嫩,花生米香脆,咸辣略带酸甜”。 贵州版本的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和川菜、鲁菜版本不一样。宫保鸡丁咸辣略带酸甜,请注意这个“酸”字,酸辣是贵州菜区别川菜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编认为,我们判断一种菜的来历,应该看菜的实质,也就是烹饪术的区别,实在不应该以丁宝桢的籍贯、在任所作所为作为考证依据。从烹饪手段讲,此菜四川和贵州的烹饪技巧与鲁菜“宫保鸡丁”大同小异,核心都是“爆炒”。可以说“宫保鸡丁”源于山东确定无疑。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宫爆鸡丁”。这个名称在一些菜馆中经常出现,小编也问过这些菜馆的厨师,他们说命名的原因是因为这道菜的烹饪方法是“爆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通过上文,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宫保”两字命名是为了纪念丁宝桢,所以宫保鸡丁应该是“宫保鸡丁”而不是“宫爆鸡丁”。

有时候想想,还是英文简单,一句“kung pao chicken”了事,管他是“保”还是“爆”。顺便说一句,宫保鸡丁这道菜在国外可是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