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美食文章最近在诏安的朋友圈火起来了

作者:美食视频集 06-25阅读:3188次

“贼婆面”其实就是清汤面。至于名字由来的考证,我和县图书馆的叶馆长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不知道叶馆长动用了哪门子关系,我们竟得到了一个与“贼婆面”创始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那是一个下着太阳雨的安逸午后,叶馆长带着我和瑞雪穿过老城区的窄窄巷陌,去采访“贼婆面”的创始人。一进老宅,就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安详端坐在一张红木沙发上,她就是“贼婆婆”了。

老太太颇有女侠风范,言语犀利率直,对她的这一“封号”也直言不讳。原来在她还只有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贪玩,竟背着一个红婴仔(小婴孩)三两下爬到了屋顶上!地上的邻居大人们看见了,又惊又怕,又不禁对她过人的胆量和超乎敏捷的身手暗暗称叹。所以,从那天起,她便有了“贼婆”这个封号。渐渐的,竟没几个人记得住她的真名了。

别看“贼婆面”只是清汤面,但却不仅仅是普通的清汤面,且听我娓娓道来:

汤是高汤,精选新鲜的猪筒骨,先是大火煮沸,撇去血沫,接着转文火慢慢炖上一夜;然后将精心挑选的猪后腿肉细细剁成肉蓉拌入汤中,静静等上一会,肉蓉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在沉淀的过程中一边缓缓将猪肉的鲜味释放,一边又将汤中的杂质和浮油吸附;最后只将清澈见底却满是鲜美精华的高汤盛出。

面则选用当年新收小麦磨成的精面粉。和面时不加一滴水,用的全是本地海边散养大白鸭下的蛋。面和完醒发后,要不停地揉捏,一遍遍的揉捏中,面粉的清香和鸭蛋的鲜香慢慢交融,之后擀成薄薄的面皮,再小心叠置好,切成细细的面条。(用”贼婆婆”的话说,当年她擀出来的面皮,比一张床单还大还薄)

配料的加工过程更像是置身田园山林,细细聆听大自然的天籁。

活蹦乱跳的海捕大虾去头去壳,再仔细挑去带有腥味的虾线;本港的新鲜鱿鱼,小心撕去外面的膜衣,一丝不苟地打上荔枝花刀接着改成小块;凶猛的鲨鱼先用沸水烫洗表面的污渍和黏液,斩头尾去骨,切成寸许长的小段,整整齐齐地码好;鸡肉只取嫩滑的鸡胸肉,片成如蝉翼的薄片;鸭胗去掉筋膜,细细打上如秋菊般的花刀,就像怒放的傲骨寒菊;猪肉的处理就更讲究了,上好的梅花肉细细剁成肉糜,加上已经炸好的蒜油,沿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不花上个把钟头,是绝对做不出好肉糜的;就连各类丸子、蛋卷等,也都细心地打上各式花刀,亦或是切成薄片……

如果说“贼婆面”准备食材的过程是一曲悠扬的轻音乐,那么煮的过程便是斗志昂扬的进行曲。

听过了田园山林的天籁和斗志昂扬的进行曲,那吃“贼婆面”就像是享受流淌着的交响乐。

那碗“贼婆面”,汤清见底,碗中虾红、鱿白、鸡黄、鱼雪、肉赤、菜青……各种颜色相互辉映,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彩画。喝上一口汤,那汤头清鲜醇美,就像那陈年的佳酿从喉头一线贯穿到胃。夹上几根面,面嚼劲十足,那种弹牙的感觉就像有小精灵在你齿间翩翩起舞。各种配料的鲜美更是无法言表,只能不顾形象地大快朵颐。

我想,能把美食做到如此极致的

或许只有我们勤劳勇敢的诏安人吧!

店址:店有三家。一家在旧戏院亨利超市隔壁;一家在南峰影院对面;一家在电影院后面旧县政府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