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下一季真该来这里看看

作者:卮留 07-04阅读:4546次

疆域的宏大,地形的复杂,让中国人特别讲究“地域”情结。特别是南方,地理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的杂居,衍生出“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地方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更大表现,就在美食。

兴安,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瑶、壮等少数民族,又因为灵渠自古是岭南与中原文化重要交流点,吸收了北方来的文化。于是,在时间的演化中,兴安人在桂北美食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兴安味道。

兴安

桂林米粉的发源地

每天凌晨四点钟,黄媒婆就要按时起床,去农产品交易中心购买当天用的食材。这个已经开了三十多年米粉店的阿姨知道,自己所的名誉,就是靠这些精挑细选的繁琐工作积累来的。

尽管被冠以“桂林”的名义,但本地人都知道,桂林米粉的发源地在兴安。这里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当年秦始皇派遣的秦兵入兴安修灵渠后,思乡心切,就把当地的稻米磨成浆,用作面条的方式,做出了米粉来……

如今,米粉已经成为兴安人几乎唯有的早餐。人们习惯在上班之前,进入街头各种各样的米粉店,冒一碗热热的卤菜粉,在街边坐下吃起来,只有这样,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始。

桂林米粉

制作米粉的工序繁杂,在稍早之前,吃米粉还是一件在逢年过节才能享受的事情。如果是青年男女恋爱,他们会在媒婆的引荐后,觉得满意了,便会一起去吃个米粉,算是定下了姻缘。

因为是做红娘出身,“黄媒婆猪脚粉”因而得名。这个在城南的小店,已经成兴安本地的特色美食之一——她用富含蛋白质的猪脚炖汤,浇到米粉里,再加上酸萝卜、香葱等配料,就成了一碗肥而不腻、营养十足的早餐。

猪脚米粉

黄媒婆猪脚粉店距离县城中心有一段距离,但即便如此,本地人还是在早上,不惜开车十分钟,只为吃到这个独特的美味。

不过,在大多数游客看来,县城水街旁边的万里香才是最正宗的吃法——他们把米粉冒热,让粉本身加上柔软性,然后加上锅烧、叉烧,浇上香浓的卤水,以及各种腌酸作调料,让人吃了欲罢不能。即使是桂林人,经过兴安的时候,都不忘了来这里吃一碗米粉,才继续上路。

竹笋的故事

每年入冬,猫儿山下丰泽谷度假山庄的小刘就要带领员工们进入山里挖掘冬笋。

华江瑶族自治乡是著名的毛竹之乡。在这个人口仅有一万七千余人的小乡镇,毛竹种植面积高达18万亩。乡里有超过一百家竹制品加工厂,生产诸如筷子、凉席、工艺品等40多种竹制品,然后销往全国,乃至东南亚。

华江竹海

因为华江乡生产竹子,依靠中国人对竹子雅致的向往,竹海的美景,以及猫儿山下的旖旎风光,当地人纷纷在猫儿山下开起了度假山庄,不下七八家,以休闲的环境、秀美的风光和瑶族特有的美食,吸引都市人前来。丰泽谷是其中的一座,它建立在竹林之中,附近有潺潺溪水,让人仿佛置身在传说中的世外之地。特别在周末,附近城市的人会开车前来,度过一个清闲、安逸的假期。

小刘深知,在能吸引客人的理由之中,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冬笋是重大要素之一。所以在冬季,凡是有空,都会带领大部分员工,进入山里,寻找这个独特的美食。

一根冬笋,需要挖到地下二三事公分

采掘冬笋是一项技术活。因为冬笋必须选用尚未出土的笋牙,想要找到他们,必须熟知竹子的习性和丰富的经验。华江人把冬笋当作山中珍味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当地人深知,如何通过地面的状况,推断土地下是否有笋子。

即便如此,一天忙碌下来,每个人能采掘到的竹笋也不过二三十斤而已。这些珍稀而诱人的冬笋,将被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当作美食来品尝。

冬笋,则是竹笋里的翘楚,不仅味道鲜美,还有增胃口、减酒毒、消油腻、减肥的功效。而经过了历史变迁,华江人把竹笋的烹调方式以及做到炉火纯青。

冬笋炒腊肉

在华江,人们最爱吃的是冬笋炒腊肉。把冬笋去皮,切成薄片后和当地的另一种美食——腊肉烹炒,就会成为一道香气喷喷的瑶族美味。

但华江人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对竹笋的热爱,那就是腌酸。当冬天过后,春雨来临之际,雨后的春笋迅速往上长当地人把长高了的笋子采摘回来,切片后放进坛子里,一周后又成为一种独特的食材——酸笋。只要和五花肉一起炒,即可为春天的开胃、下饭菜。

瑶族人的最爱——腊肉

竹笋之外,华江乡人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腊肉。

在中国,无论大江南北,腊肉都是一种传统美食。但华江乡的瑶族同胞们的制作方法仍然保持着一份神秘的独特感。

最传统的腊肉制作方式

在华江瑶族自治乡张寒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小黄一家。

小黄家也住在猫儿山下,距离丰泽谷不远。因为家在路边,猫儿山的旅游又日益火爆,他们家便自己开了一家农家饭馆——情理之中,家中自制的腊肉便成了招徕顾客的招牌菜。

在传统中,瑶乡里的腊肉是这么来的:在食物缺乏的时代,乡里每家每户都会饲养一两头猪,用自家种的红薯叶,配上米糠,以及家里人的剩饭剩菜喂养,在年关将至时将其宰杀,然后将猪肉分成一条条,配料后晒干,挂在灶火之上,成为一年到头一家人唯有的荤菜来源。

“现在开了饭店,一头猪肯定是不够了,刚开始是要五六头,今年杀了十三头。”小黄羞涩地说。好在还是自家制作的,味道依旧不会变。

年尾,厨房里挂的都是腊肉

在外人看来,腊肉最美味的部分为五花肉,但拥有几千年制作经验的华江瑶族同胞把每一个猪的部位都尽量发挥出来。“五花肉当然是最理想的,肥瘦分明,腊出来后晶莹剔透,好看又好吃;猪腿要从前后切开一刀,配上料,腊好后用来煮黄豆汤,汤香浓,肉质有嚼劲;猪血与米汁混合,灌入肠子变成血肠,配上辣椒,香辣可口,让人欲罢不能;猪头肉腊好后,比普通的酱猪头肉脆多了,口感更佳……”

在华江,人人都是制作腊肉的好手。传统里,一家人宰猪制作腊肉,家族人都会过来帮忙,一家一户地走过去,从小年到春节,年年如此,成为人们之间一种特有的社交模式。

但尽管如此,每家每户之间的制作方式还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来源于对配料把握的不同,在这细微的分别中,尽显了每一个家庭对味道的理解。

银杏之子——白果

在桂北,有一种独特的植物,每年都引人来欣赏——那就是银杏。

每到深秋,银杏叶发黄时,摄影家、游客、市民纷纷进入山间,观赏漫山遍野的银杏,它们把整座山都渲染成一片金黄,比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还壮观。于是乎,爱美的少男少女们都要以此为背景,拍摄婚纱照、艺术照,或者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天伦之旅。

银杏现在已经成为兴安最引人关注的景观之一

但在当地,美丽风景背后却造就了当地一种特殊的美食,银杏之子——白果。

我们来到兴安县白石乡源头村的秦家大院,寻找这种独特的食材。

秦家大院是桂林有名的古村落。相传村里乃是秦琼的后人迁居来此,又在清朝时期出了几名朝廷大员,将村子建设得独具一格,几座青砖青瓦的大宅子错落有致,雕满了窗花,看出当时是鼎盛人家。在桂林户外圈,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徒步线路景点,每到周末,大批地人前来观赏。

银杏之子——白果

蒋阿姨是热情地村里人,经常义务为游客们介绍大院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对当地建筑的格局,门儿特别清,说得头头是道。

但在我们进入大院的那一天,蒋阿姨要忙当天的工作——捡白果。与其它植物不一样,白果成熟后会自然脱落,当地人只要拿着一个箩筐,捡起来洗净,晾干后即可出售。

蒋阿姨家的银杏树就在村口,三百多年的树龄,让树木长到了三十多米高。秋天已经到来,落叶铺满了地上,而白果便如星光点点一般,隐藏在黄色的叶子之间,若隐若现。

村里人都很淳朴,谁家的树谁家拣,绝对不会逾越半分。通常,蒋阿姨每年只会捡1-2次,等地上掉满了,收回来一箩筐,就是一年之中的额外收入——在最鼎盛时期,白果出售价格高达十多块钱一斤。

而这些白果,将会被售卖到各大商场,然后转入各个酒店中,制作成一道独特的桂北美食——白果老鸭汤。

白果老鸭汤

在饭店里,厨神们选用超过一年的老鸭,与白果一起放到瓷锅中,煮烂后,给食客们呈现出一道汤鲜美,鸭肉入口即溶,又可滋阴补虚、健脾开胃、利水祛湿的美食。特别在冬季,是桂北人必备的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