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初春特有的时令小吃“酒酿饼”, 咬一口香气扑满味蕾

作者:北青网 05-09阅读:5429次

江南的春天,除了杨柳依依,无处不飞花的美景,也少不了酒酿饼、青团、方糕、草头饼等时令小吃,充分满足了太仓人的味蕾,尤其是酒酿饼还是有故事的特色小吃。

寒食节吃“救娘饼”(酒酿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当时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老母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太仓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至今太仓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

美味的酒酿饼是如何做出来的呢?记者在现场观看了做酒酿饼的整个过程。做酒酿饼首先要准备好酒酿、饴糖、面粉、老酒、豆沙、葱姜、油、酵母、鲜肉、陈皮等材料,听说一个酒酿饼的材料可以达到十七八种呢!师傅们一边摆出一大堆材料,一边说:“这些材料的新鲜度和丰富性,保证了酒酿饼的口感。”

周元勋告诉记者,其实做酒酿饼不难,难的是材料要新鲜、齐全,比例要对,做出来的酒酿饼才会成为一道美味小吃。做酒酿饼的第一步是发面,只见发酵师傅利落地把酒酿、面粉、饴糖、酵母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等待发酵,时间至少需要2~3小时。师傅们都是从上午开始揉面、发面,下午再包馅儿、烘烤。在发酵师傅发酵面团时,调料师傅也没有闲着,咸的肉馅儿,甜的豆沙馅,也被慢慢制作了出来。到了下午,一位师傅就开始做酒酿饼了。他熟练地从发好的面团上抓下差不多大小的一块块小面团,包入肉馅或者豆沙馅,然后一边捏面团一边旋转,很快就把馅包了进去,做成了一个个面团子,放在一边。等到放满一筐子时,师傅再把面团子们一个个压扁呈饼状,就可以拿去烘烤了。

为了保证每天的大量供应, 做酒酿饼的5位师傅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发酵,一个负责做馅儿,一个做饼,一个烘烤,一个主要负责销售。流畅严密的环节,让他们可以应付清明时节每天平均1500个的供应量。下午3时30分开始,粮站的酒酿饼迎来了热销的时间。不少从门前经过的市民都会来买上两个尝尝味道。阿婆阿公们手里牵着已经放学的小朋友,也笑眯眯地买上一两个给孩子垫垫肚子。很快,粮站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周元勋说,为了让酒酿饼的口感更好,减少油腻,2013年开始他们升级了设备,摒弃了传统的在平底锅里煎酒酿饼的做法,改用了新的炉子来烘烤酒酿饼,还增加了保温箱,从安全卫生角度考虑增加了食品专用纸袋,通过从口味到制作的不断改善,保证了酒酿饼的美味、卫生、安全,也吸引了更多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