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才子与父母决裂”看家庭教育弊端

作者:学趣益学 02-05阅读:3638次

生活都是一地鸡毛,所有人都逃离不了那琐碎的柴米油盐的日常。

人,本来就是高级动物的一种,本质上就是完成生理需求之后多少有点精神升华。但很多自以为脱离了低级趣味就会变得高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就是虚伪。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不计较,因为没有几个人是不爱自由、不爱钱财、不爱美色、不爱攀比、不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世界上似乎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这个小比例的存在却是真实也是致命的。

在美剧电影里,那些未婚先孕的青春期妈妈、处于底层为生计挣扎、生活毫无规律一团糟的父母们,都会在酗酒之后,把对生活的不满撒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在中国现实的农村里,那些期盼着男孩到来的妈妈们,为了家庭地位、为了未来养老,多少次埋怨着女孩的出生,甚至要把亲生小孩卖掉、或者走送……电影从来都是生活的缩影,因为生活会更加真实而恐怖。

对大多数正常的家庭而言,生儿育女升级做父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做父母从来不需要资格证书,更不需要通过什么考试,对于孩子而言,从来没有自主选择权是不是来到这个世界。如果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任导师,那这两位导师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

即使在最小康而稳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随时爆发。

当孩子幼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当父母年迈的时候,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宽容。

作为父母,你前半生的时光里需要更多地无条件支持孩子,在后半生的时候要懂得放手,让他完成自我成长。

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长而言,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仿佛是一种无边际的木偶式的控制,穿怎样的衣服、去怎样的学校、考进多少名次以内,这一切都是把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在塑造,等到青春期自我觉醒的时候,就会迎来无数次的抗争与反抗争。这种结局可能是走向平和,也有可能走向决裂。

北大毕业留学生王猛(化名),80后男性,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近日他完成了一封15000余字的长信,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回顾了自己与家人的过往。

行文间言辞激烈,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求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很多人为王猛的父母操碎了心,多年培养的孩子居然成了路人。但是王猛反复用失望来形容亲子关系,可以说他内心受到的创伤并非常人可以想象。

最近《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家教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

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其实,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让彼此感受到尊重、信任、关爱。

当一个孩子面对困难、坎坷、失败的时候,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依靠,并且鼓励他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同样,当父母遇到困难,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状况,共同做出决定。

因为任何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包括亲子关系。

在成为父母之前请三思,在成为父母之后请慎重。

一、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攀比、虚荣心重。

很多父母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北大学生正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业优秀,成绩好,还考取了北大,父母经常对外炫耀,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这是成绩好的,如果成绩不好,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让自己丢脸。并没有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尊重,或者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安排选择人生道路就觉得失望。

而且,喜欢拿下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而且是拿下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所以越比越焦虑。

二、以为包办、控制就是爱。

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为了你,我怎样怎样,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包办孩子的生活,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孩子自己的事,比如系鞋带、梳头发、剪指甲,都要照顾到很大,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象这个北大学生,不会剥鸡蛋被人嘲笑了许多年,几乎成为他的心理阴影。我也见过很多年轻人,结婚了两个人都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

这对父母不仅包办孩子的生活,还以照顾为名对他实行控制,这种控制甚至延续到出国,让他忍无可忍。

三、情感忽视,让孩子受伤。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父母拿孩子小时候的糗事作为笑料,跟亲朋好友讲,在亲友聚会时,不顾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当众表演才艺。这是许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的举动,孩子可能会紧张,感到压力,不想表演,可是父母为了“看我孩子多聪明”,会反复要求孩子,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为了统一的规则,或者为了减少麻烦,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一味的要求孩子承担和忍耐,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如北大学生的父母,在孩子需要支持时,没有任何支持,只是要求孩子自己处理好。

这个北大学生坦言,正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内向、自卑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求职、工作时遭遇了挫折,甚至对他的伤害达到了应激障碍的程度,迫使他与父母决裂。

怎样才算是尊重?以礼待人是尊重,不说脏话注意说话方式技巧是尊重,但在家庭关系中,最容易忽略的尊重是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独特的想法,强制就是不尊重,任何形式的压制和制约,都是不尊重。

首先,遇有不同意见,探讨,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遵循谁的事,谁决定的原则。

第二,不要强制任何成员做任何事,也不要以任何情绪上、语言上施压。

第三,只有涉及安全及法制道德问题,加以明确的提示,摆明不能逾越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