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作者:雷得成长记 03-24阅读:2351次

我们已看到了自信和衍生而来的动力,对于均衡而有效的学习是多么重要。我们绝不能就此打住,一定要告诉你几个心得和途径,协助你引导孩子提升这至关重要的信心。

但首先要看一条有用的小定义,你查字典可能找不到,却能回答“何谓孩童或青少年?”这个问题。

孩童是指一个即将长大成人的人。得证!儿童是个应当受到尊重,且尚未拥有让他得以独当一面的经验和(生理、心理、道德、经济)资源的人。但重点是他是一块海绵!是一块会吸收情绪的海绵,就像我们在本章一开头所说的那样。

那么,尽管接下来仍可能遇到困难,身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灌输这份信心给孩子呢?

态度1:三个基本准则,让父母及孩子放轻松!

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想在学习上尽量协助孩子,但最后往往演变成一场战争。为什么呢?所有爸妈都想要帮助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爸妈都是教学专家。

爸妈上了一整天班,也累了,无不希望孩子做功课的这段时间能尽快顺利结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家事要做,很容易就不耐烦。除非是道行高深的瑜伽行者,不然实在很难保持冷静且有求必应,尤其要是孩子还拖拖拉拉不肯开始、没五分钟就坐不住、抱怨说“我不会啦,太难了!”、“功课这么多实在很不公平”⋯⋯

这些都还算好,更别提那些学习上真的有障碍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做功课就是一场折磨。面对这种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和关爱的态度就更难了,尤其是才写了第一题就花掉一个钟头,而后面还有好多题⋯⋯

因此我们建议父母不妨运用以下三种非常好的方法:

善待自己,并要想着,自己已尽力,这样不错了

父母不该立志成为老师之外的超级教练,并认为孩子的课业成就都须仰赖父母。一如艾德嘉.莫杭在《道德》一书中所言,永远别忘了要把关键的事排在重要的事前面。身处在法国这个公认让儿童超时工作(指超时用功)国家的我们,千万别忘了功课再怎么重要,也永远不如睡眠、爱的抱抱,和全家人一起吃饭。

利用一步一脚印法

我们经常观察到父母过度担心孩子进步得不够快。一旦未能够快地看到预期的结果,便会导致挫折感和不耐烦。假如孩子未能在有限时间内,达到一个往往设定得过高的标准,常常也会出现相同情形。建议父母把最终目标,切割成一连串轻易可达成的小目标。

利用一种合作式且趣味式的方式,让学习过程更有效率

芬兰的学生成绩表现优异且身心均衡,我们邀请父母以芬兰学生为例,把做功课的时间,视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取得知识的一个步骤。于是,父母在这个步骤中,便扮演孩子陪伴者的角色:用“你可以的”替孩子加油打气,用“你想要用什么方法记住⋯⋯?”协助他自己想办法。这方面,心智图是个非常好的工具。

我们很鼓励你将这三种方法分享给你的孩子,这对他们也很适用:

善待自己

“我会尽力把事情做好,有时能成功,有时无法立刻成功,但之后我一定能成功。”重点是不气馁,明天再继续努力。

我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来学,而且我轮流切换各种题目和科目,免得我的脑袋消化不良,“一口气写太多数学题,会扼杀数学”。我排做功课计划时,以一星期为单位(就算我才小学四年级也一样),这样做起事来才不会有压力,让我脑袋有充分时间去理解。

我不再把我爸妈视为“只会碎碎念且一直来烦我的人”。我信任他们,并接受他们的帮助。我心想我可以和爸妈一起探索一些美好的事情,用功学习也能变得好玩。

态度2:莫忘毕马龙效应,许孩子一个正面的未来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尽量以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请回想一下罗森塔尔的实验。人很容易就在孩子身上贴标签:他动作很慢、他很好动、他很安静⋯⋯别人就这样界定了他,把他关在一个他难以逃脱的框架里,然后这也变成了他对他自己的期待。因此,我们也能透过期待好的事情,对孩子许下一些正面的自我实现预言。

态度3:保持自觉和稳定,不说负面情绪的话

我不带批判地观察自己,并自问,我在做出某件事,或对他说出某些话的时候,我是在夸赞他,还是在贬低他?假如我对他提出某个意见,我究竟是在帮助他成长,或只是在抒发我自己的情绪?

因此检视自己所发表的某些意见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总是很重要的。

大家好,我是雷得教育,解决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僵化思维,成为中国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先行者,改变家庭教育在传统父母心中的形象,从而让家庭教育更具有意义!
让我们在成长的汪洋里,化成指引方向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