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认字,上学后成绩会被甩在后面?

作者:幼师Family 06-30阅读:2984次

在本章内容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共案例:

安安妈听别的家长说,学龄前一定要让孩子认字,否则当孩子上一年级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被甩在后面。带着几分着急,安安妈让3岁的安安开始了认字、写字的旅程。

让安安妈骄傲的是,安安用了1年时间就学会了500字,汉字也写得有板有眼。到安安幼儿园结束,就已经学会了2000字,安安妈一度引以为傲。

后来安安上了一年级,几乎每天回家都跟妈妈说老师教的字太简单了,觉得上课很无聊,无论是小测试还是正式考试,安安都能得100分,被家里的亲戚朋友称为“神童”。老师经常会反映安安上课不专心。安安妈一度以为,只要孩子懂了,上课不认真也无所谓。

安安妈心里为当初让安安认字的决定沾沾自喜,也认为孩子会乘风破浪一直成为尖子生。

但是当安安上了二年级后,情况急转直下。安安学习开始感觉到吃力,成绩也开始走下坡路,安安一下子从尖子生变成了普通生,孩子也渐渐变得内向,到了三年级,孩子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经常会跟妈妈发脾气说不想上学。

安安妈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还是孩子天生就是笨?妈妈甚至还怀疑老师不喜欢安安,所以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滑。

看完这个案例,中幼君不禁想到“伤仲永”案例中方仲永的悲剧:前者是后天培养,后者是天资聪慧。但两者又莫名的相似:孩子取得的成绩被父母拿来炫耀,最后导致孩子庸庸碌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知两个案例的后果有没有引起各位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呢?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但到了小学二年级,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到三年级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那,具体又是如何演变的?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

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 。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

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成长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兴趣,那么作为家长的,就不要也不该阻止。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我们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 【幼师Family】一个有爱,温馨的幼师群体,欢迎你的加入

  • 微信ID:Family5201340

  • 小可微信:youerjiaoyu_xia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