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几个规矩,将来后悔都来不及!

作者:桃乐妈咪育儿记 07-06阅读:1463次

现在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和重视,殊不知,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各项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不将规则意识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一旦错过这些关键期,想要再补救,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孩子年龄小,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对很多东西都无法分辨好坏,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来将这些“小树苗”不合适的枝丫修理修理,才能保证他们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规矩一:无论男孩女孩都要文明有礼貌。

这些要从家长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教”,可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不说脏话,不做粗俗的举止,孩子自然而然就“有样学样”,变得有礼貌起来。

相信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满嘴脏话,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我记得楼下邻居有一户人家,家境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两个孩子出门总是打扮的干干净净,颜色也搭配的很好,见到一幢楼的长辈就主动打招呼,谁见了都喜欢。

后来跟他们的妈妈交谈过几次,从谈话中感觉到她也是一个很有礼貌很有修养的人,这样的母亲不用每天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她自身的行为举止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规矩二:不要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

以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一个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一个小托班的孩子在幼儿园拉了“粑粑”,老师去拿裤子给他换上,谁知道回来的时候发现“粑粑”不见了,老师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收走了,就没有在意。

谁知道放学回家之后,妈妈打开他的书包一看,曾经那坨“粑粑”赫然出现在他的书包里。原来他将“粑粑”带回了家,问其原因,孩子的回答更令人惊诧:“这是我的。”

虽然这个故事会让人忍俊不禁,但是也让我们从中看到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处于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当其他的小朋友在家里玩,他们会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就算是自己的玩具不想玩,也不愿意让别人碰一下。

这个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得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在懂得分享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个玩具是你的,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让他们从小建立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能够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得时候,父母就要刻意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对眼前的东西进行思考,并可以适当提问:这是你的吗?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

要让孩子从小明白,不要随便碰别人的东西,而自己的东西一定归自己支配。

这种物权意识的区分,不仅是基本的道德基础,也会让他们长大了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

规矩三:不要打断别人说话。

要告诉孩子,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一家人的“心头肉”,往往让他们有“自我为中心”的感觉,所以随时随地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不正常。

但是这种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却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会让他们形成自私心中只有自己的观念,在以后的社交中并不受欢迎。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出现,家长要及时制止,明确告诉他们:“要等别人说完再开始表达你的观点。”

这样的规矩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懂得在别人忙的时候不去打扰,学会换位思考,将来会更加善解人意。

规矩四:做错事要主动道歉。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所以他们做错了事随便撒个娇就能得到大人的原谅。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并不高明,会让孩子从小就有“做错事也没事儿,反正我也不会受到惩罚”,失去了规矩和约束,孩子心里对规则无敬畏之心,很容易惹出更多的麻烦。

如果孩子做错了,要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一般这个时候我还会让桃乐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向别人说“对不起”。而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也要向孩子道歉。当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自身受到了尊重,自然就会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