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在意

作者:眼密码 08-14阅读:2140次

眼密码

eye-code

近期,眼密码近视斜弱视防控研究中心在宝安就近的育儿园做了一次免费视力筛查的活动,筛查数据表明30%的儿童都有患有近视,4%的儿童患有高度近视,这一数据出来,眼密码专家为这些孩子以后的视力感到非常担忧,在第一时间把孩子近视的情况跟家长做了书信沟通,希望家长给予重视,但是得到的反馈甚微。

其实对于儿童近视很大的原因的是家长疏于管理造成的,据来眼密码研究中心进行近视治疗的大部分家长反应,大多都是孩子上小学了,说“看不清黑板”,才开始对孩子的视力重视起来。但是,等到了孩子连黑板都看不清,基本上就要佩戴200度左右的眼镜了,更有个别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高度近视(600度)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近视之前都表现的比较淡然,觉得孩子小应该不会得近视,甚至也没有去了解近视的危害,一拖再拖,后面严重了才开始后悔。

其实近视是可以预防的,不要让自己的大意给孩子的视力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所有真性近视都是假性近视而来,所有高度近视都是轻度近视而来,早发现、早处理,是能恢复的。 4~6岁是弱视的黄金理疗期,9岁前未治愈会影响立体视,进而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视力保护行业,经过很多调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孩子近视本是可以避免和可以恢复的,但就是被拖出了毛病。

孩子刚出现近视,及时处理,能很快恢复,而一旦近视形成,那就是洪水猛兽,平均每年以75~150度增长!因此首先得通过专业的视力恢复训练,控制孩子近视增长。如不及时处理,日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随时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

近视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副眼镜,那么有关近视眼的3个发展阶段你知道几个呢?

近视眼有3个发展阶段

1、假性近视阶段(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阶段,如果采用一定的科学的眼部训练方法解除睫状肌的痉挛,恢复其对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就可以使眼球恢复原有的状态,阻断近视的发展,避免由假性近视演变成真性近视。

如果在此时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视网膜刺激巩膜的不断发育,引起眼轴的增长,逐渐演化为真性近视。一般孩子在假性近视阶段,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及时控制!而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往往就是1~3个月时间,很多家长以为可以拖到寒暑假再去检查,却不幸拖成了真性近视!

2、真性近视阶段

真性近视的患者眼轴比原先明显增长,根据专家分析,近视眼患者中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00度。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为低度近视,300至600度的称为中度近视,而600度以上者被称为高度近视。青少儿近视发展的特点就是快,平均以每年75~150度的增长速度,直至18周岁!有的高达200多度的年增长速度!

3、高度近视阶段

青少年近视患者随着眼轴的增大,眼球不断扩张,在眼球标本中可以看到远远大于正常眼球。

一旦孩子形成高度近视,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高度近视的危害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如下:

(1)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的危害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8倍。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这是比较主要的高度近视的危害。

(3)后巩膜葡萄肿: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高度近视眼有什么危害,相信很多家长都很清楚,但是高度近视也是由假性近视发展而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时刻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给孩子一双健康的眼睛,作为家长应该把预防近视这块重视起来,不要等真的近视了才追悔莫及。

眼密码专注青少年近视斜弱视防控,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视力免费托管服务。凡是经眼密码视光中心检查的孩子,若视力达到标准,即可为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免费托管至18岁。通过视力托管的方式,可以良好的监控近视,预防近视的发生,为孩子的视力保驾护航。

没有哪个家长敢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近视,没有哪个家长敢保证自己的孩子近视后不会严重。关爱孩子视力健康刻不容缓,给孩子一份视力保障,就是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未来!

愿天下永无近视!

“六维一体”

➤①眼密码3D智能近视镜,650±20nm弱激光照射穴位治疗。
➤② 传统视光眼镜+读写镜+多焦点渐进镜,科学控制度数增长。
➤③ VR+3D视觉训练系统,训练睫状肌,恢复眼睛调节功能。
➤④ 三级视功能训练体系,针对性加强视觉训练,强化治疗效果。
➤⑤ 冷敷凝膏,集合多味纯中药的萃取,用于眼部闭合性软组织的冷敷理疗,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眼部疲劳。
➤⑥ 果维钙,补充视力维持机理所需要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