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辅食具体怎么做,看了这篇你就不纠结了!

作者:娃咋养 04-19阅读:5439次

在线下,我讲过了很多次的辅食,但是我都不教具体做哪一道菜,为什么我不教?因为到处都是……那种百度就能搜到的内容,大家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到我这里来学呢?食谱到处都是,下厨房的APP上也很多很多很多……我想让大家知道的是:

  • 为什么要加辅食?

  • 如何加辅食?

  • 如何变化?

我们先来谈谈辅食的意义。

首先,辅食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会说,营养啊,没有营养怎么长大啊。为了孩子的咀嚼啊,锻炼吃东西啊,以后可以和大人一样。我总结一下:辅食的意义,为了孩子的健康。这个应该没人反对吧?

那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有妈妈会说,为了长高长大,为了少生病,为了……这些都太浅表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有三个维度:

1、生理上的健康。你们说的长高长大,少生病属于这个范畴。

2、心理学上的健康。心理积极,不反社会人格。

3、社会适应性上的健康。在环境中能充分适应,不容易退缩,受挫力强。

吃了辅食,怎么就关系到这么多的维度了呢?没错,吃个辅食,还真关系到这么多的维度!如果只是吃饱而已,太浅表了。

“辅食添加”这个专有名词,定义是“食物的转换”。孩子从吃奶,到吃饭,吃很多大人吃的东西,是从液态慢慢过渡到固态。因为孩子要长大,液态的东西,能量密度不够,孩子需要从能量密度高的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

从触觉的角度来说,触觉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触觉敏感的孩子通常也情绪上会有问题,而在尝试让孩子自己接触食物的过程中,是不是在充分满足孩子触觉的需求?饭粒、桃子、苹果、包子、草莓、葡萄……每一样,手感都不一样,好奇妙哦!

各种各样丰富的食物,对孩子的视觉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比如我家老二,就可以一眼就看见混在菜里的肉,然后会先把肉丝挑了吃掉。

各种各样的食物,对孩子的味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刺激,所以为什么不能天天只喂米糊?为什么叫你们不要囤米糊?以前有妈妈给我说买了几箱子米糊,有必要吗?完全没必要!

敲黑板了!很重要的一点来了,手眼协调!

孩子在自己抓东西吃的过程中,用眼去看,用大脑计算出手要伸过去多远才能拿到,然后还要再放到嘴里。这是不是非常精密的配合才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手眼协调好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不是自信心就更强?当孩子一把抓到放入嘴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棒?小屁孩的成就来自于哪里?不是和大人一样挣了多少钱。而是最简单的,我如何控制好了我的身体做到了一些事情!当孩子有自信心、成就感的时候,还怕社会适应不好了吗?

那到底什么时候给孩子添加呢?

有妈妈会说,4个月,也有妈妈会说,6个月,还有妈妈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80天开始加。

为什么要看时间?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肠道发育好,是在6个月左右。喝母乳的孩子,为什么更不容易肠道出问题。因为吃进去的都是妈妈身上直接产生的。如果奶有问题,那妈妈首先要倒下了。可是外来的辅食呢,有时候你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被污染,对不对?6个月左右,孩子肠道发育好之后,再加辅食,就安全很多。

那有的妈妈又要问了,179天和180天有区别吗?早一点加会怎么样?可不可以早一点加?当然可以!辅食添加的主体是人,所以我们要看的是人。那既然是人,就会有发展快慢之分。所以我们还要看孩子的能力!就是看这个孩子发展的能力到了哪一步?还能不能加。如果发展的好,早一点加可不可以?如果发展的晚,晚一点加,可以不可以?都可以。

刚才说,要看孩子的能力,什么能力?

1、独立靠坐。

2、挺舌反应消失。

3、对食物感兴趣。

独立靠座:我们都知道大人吃东西,倒立也可以吃,因为我们靠肌肉的力量把食物一点一点挤压到胃里去。但小孩子肌肉力量还不够,独立靠座才能安全的吞咽。

从婴儿发展角度来说,孩子的发展方向是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四肢。所以你们看,孩子是不是先会抬头,然后趴着支撑起上身,然后跪爬,然后站立,然后行走,躯干的力量越来越强之后,手和脚的灵活度慢慢起来。坐得住了之后,手抓东西的能力更强。

那通常来说,孩子可以独立靠坐,也就意味着,吞咽的能力也满足了。之前都是喝液体,很容易,可是变成了更粘更稠的,肌肉力量不够,怎么咽下去?是不是吞咽能力要增加?

挺舌反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先天性自我保护,很小的孩子,没有能力去进行吞咽除液体之外的东西,就会本能的把东西用舌头顶出来。当一个孩子还没有具备吃好辅食的能力的小时候,自然就会有挺舌反应来保护孩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原来我们人类那么的厉害!没错,要不然怎么称霸地球那么多年呢?

对食物感兴趣:这个不用说,很多小吃货都会想要吃大人吃的东西。所以记住,添加辅食的时机,孩子能力到了,不到六个月,也可以加。

那到底要怎么样加呢?

很简单,刚开始可能就舔一下,吃一口,这个就算加了!曾经会认为,刚开始要吃泥糊状,再慢慢到固体,现在最新的喂养指南修改了这点。就是说只要孩子能接受,刚开始不吃泥糊状的东西也可以。

我家老二6个月的时候,已经在吃软米饭了,当然不是一大口一大口,几颗,放他嘴里,他很喜欢。那米糊可不可以吃?可以吃。是不是只能吃这个?当然不是。还有很多别的也可以吃,番薯芋头山药土豆南瓜,都可以啊!孩子不是一定要吃米糊才能长大的,米糊仅仅是辅助的一样食物而已。

那可不可以让孩子自己吃?当然可以!刚开始孩子会干嘛?用手抓,对不对。那好不好?非常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厉害!

▽老二半岁的时候,软米饭,特别认真专注

▽吃桃子

▽现在,16个月,啃鸭腿

▽自己吃饭

发这些是告诉大家什么呢?就是说,你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于孩子足够的机会去练习,大了怎么能放手呢?

好,讲了那么多,大致知道要怎么给孩子吃了,可是,营养上怎么搭配?

来,我们来讲营养。

对于小婴儿的发展来说,6个月之后,在铁、钙、锌这些营养素上,会有部分从辅食上来。

所以,铁一定要吃高铁米粉吗?当然不是。

钙一定要吃钙片吗?也不是,我怀老二没吃钙片,这些食物基本上每天都吃。

锌可以帮助粘膜修复,对孩子很重要,同样也从多样化饮食而来。

光这些食物组合一下,是不是都好多好多种了?还怕不知道怎么搭配食材吗?无非就是要么做成糊、要么做成泥、要么做成饼、要么蒸软直接吃,再加上下一个爱厨房的app,里面各种美食的食谱,还怕不知道做吃的?

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吃辅食,怎么办?

我这里给你分析几个原因,绝大多数拒绝辅食的原因:

  • 口腔触觉比较敏感,不爱接受触觉改变带来的刺激。

  • 有被强迫进食的经历。

  • 家长要求过高,孩子吃辅食有压力。

触觉敏感的孩子,多增加刺激的机会。

强迫孩子吃东西的家长,想想自己被人逼着吃饭的滋味。

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孩子就那么小,一顿50-70克,已经不少啦!即便是1-2岁的孩子,一天下来所有固态食物的重量大概1斤也就够了!吃点饭,吃点菜,吃点水果吃点健康小零食,差不多就这个量啦!更别说1岁以内的孩子了。

那母乳怎么喂?母乳当然要喂。

6个月之后母乳中溶菌酶增加,这是一种对抗肠道疾病的抗体,因为孩子加辅食了。1岁之后,一天大概500ml母乳就可以满足孩子1/3的能量来源。

所以,你们了解了这些之后,还怕加辅食吗?是不是看着食谱都能大概估算出来,这东西我家孩子能不能吃了,所以总去学菜谱,不来了解这些根上的东西,永远就是焦虑焦虑焦虑。家长这样的心态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吗?完全没有。所以,有孩子之后,家长也要不断成长。最好的家教就是家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审校:郭蓓珍

编辑:二娃

真人图片不得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