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米粉常见问题及解答汇总

作者:滕州市爱你宝贝 06-04阅读:2538次


为什么宝宝第一口辅食最好是强化铁米粉?

宝宝快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铁,而婴儿从母体中带来的铁在出生3~4个月后,就基本消耗尽了。

并且,乳类食品中铁和维生素D的含量也比较低。因此,在出生4~6个月以后,宝宝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只有及时添加辅食,及时补充铁和维生素D的不足,才能确保宝宝健康成长。所以强化铁的米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给宝宝添加米粉的作用?

1、补充母乳或配方奶对日益长大宝宝营养的不足;

2、训练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

3、为断奶做准备;

4、开启宝宝智力;


米粉可以给婴儿当主食吃吗?

因为消化和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一岁以内的宝宝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营养来源,米粉之类的辅助食物只是作为营养补充的一种手段。


米粉添加的营养素太多对宝宝有副作用吗?

现在市场上很多牌子的婴儿米粉,都会添加各种各样宝宝容易缺失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对于市场上正规的婴儿米粉品牌,妈妈完全可以按照它的说明书指导去喂养,不必担心有什么副作用。

但如果是不合格产品,则可能会添加防腐剂等不利于宝宝健康的成分,所以妈妈们购买时,一定要注重米粉品牌的口碑和市场信任度。


宝宝吃婴儿米粉应该吃多长时间?

小宝宝在出生后前3个月里唾液腺非常少,唾液腺中所含的淀粉酶和消化道里的淀粉酶也是相当少的,如果这个时候就给宝宝喂婴儿米粉,很不容易消化。

一般来说,在宝宝4个月时,可以开始为宝宝添加米粉,由少到多,逐量添加。米粉可以吃多长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等宝宝的牙齿长出来,可以吃粥和面条时,就可以不吃米粉了。


市场上营养米粉种类口味很多,如何选择?

按常规,米粉的分类是按照宝宝的月份来分阶段的。第一阶段是4~6个月的婴儿米粉,此阶段的米粉中添加和强化的是蔬菜和水果(有的也会添加一些蛋黄),而不是荤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小宝宝的消化。

第二阶段是6个月以后,此时婴儿米粉里常常会添加一些鱼、肝泥、牛肉、猪肉等,营养谱更为广泛。妈妈选择米粉时,可以按照宝宝的月份来选择不同配方的米粉。


当然,除了注意月份,妈妈还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需要,挑选不同配方的米粉,如交替喂养胡萝卜配方和蛋黄配方的米粉等,以让孩子吃得更均衡、更全面一些。


如何正确冲调婴儿米粉?冲调水温有要求吗?

米粉和水的比例没有确切的数据,完全是根据小宝宝的月份与适应能力的。宝宝刚开始接触米粉时,可以冲调得稀一点,慢慢地可以冲调得稠一些。

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的营养容易流失;水温太低,米粉不溶解,混杂在一起会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注意:妈妈不必把冲调的米粉再烧煮,否则米粉面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容易被破坏。冲调米粉的合适水温是70℃~80℃。


宝宝吃米粉用勺子还是用奶瓶喂好?

当然是要用勺子喂宝宝吃米粉。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不习惯吞咽,但是要有耐心,慢慢的坚持用勺子喂宝宝,次数多了自然就会吃了,用勺子喂也是宝宝进步的一个标志。用勺子喂,可以锻炼宝宝的吞咽咀嚼能力,帮助断奶奠定基础。


可以用果汁、蔬菜汁来调米粉吗?

这个关键是看小宝宝是否能接受。其实,现在很多米粉本身就不是纯米粉,已经添加了果汁、蔬菜汁,味道比较鲜美,营养也丰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妈妈用菜汁调米粉,应注意最好是不含盐分和调料的,以免宝宝未发育完善的肾脏不堪重负。

可以加碎蔬菜叶在米粉里喂宝宝吗?

一般来说,由于消化系统和咀嚼功能尚未完善,6个月以下的宝宝吃蔬菜叶,必须用榨汁机搅碎。6个月以上的宝宝,喂米粉时可以添加切得比较碎的蔬菜叶。

婴儿麦粉和婴儿米粉有什么不同?

宝宝吃婴儿麦粉就像我们大人吃面条,而宝宝吃婴儿米粉就像大人吃大米,营养成分当然不一样,不能说哪一样更好。这两种食物可以搭配着给宝宝吃,营养更均衡。

粉状米粉和片状米粉有什么不同?

片状米粉属湿法工艺,是泡米、打浆、配料在先,最后才造片,所以它具有以下特点:

营养素混合分布均匀;

不易上火;

复水性好,由于片状米粉密度小,空隙大,冲调时有利于吸水和软化;

由于片状米粉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更小,所以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也便于保存,能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现象。


粉状米粉采用的是膨化干燥法,先用高温高压将大米烘焙、膨化后粉碎成粉状,再干混加入营养素和风味物质。粉状米粉具有以下特点:


粉状米粉口感更精致、更细滑;

高压膨化会破坏米粒的结构,高温也容易造成营养素的流失;

由于是经过烘焙膨化的,所以容易造成内热、上火;

冲调时容易结团。


进口和国产婴儿米粉谁更好?

很难说国内的就比国外的产品差。其实,国外的著名品牌虽然各有特点,但只是各自添加的微量营养素稍有差别,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

国内的婴儿米粉生产在经过对国外同类产品的学习和技术引进、革新后,已经达到科学配方水平,对于已经通过国家检测标准的合格产品,妈妈们完全可以放心选用。


可以家庭自制米粉给宝宝吃吗?

有的家庭会为宝宝自制婴儿米粉,把大米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磨成粉末,再加入蛋黄粉末给宝宝吃。其实,这非常麻烦。尤其是3个多月的宝宝,所吃的米粉必须均质很好,才能吸收消化。

如果自制米粉均质不好,就对宝宝不利。另外,市售米粉成品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家庭自制米粉如果要添加营养素,无法达到科学配方水平。当然,如果没条件购买好的婴儿米粉,也可以自制。


宝宝不爱吃米粉,怎么办?

可以买点奶米粉,或是在米粉中加点奶粉,以奶粉的味道为主,让他接受。同时,尽量锻炼他早点吃烂粥、烂面条等。注意粥和烂面条要烧得特别均质。

将米饭用榨汁机粉碎当米粉可以吗?

这与婴儿米粉的营养成分当然不一样了。家里吃的大米经过洗淘,B族维生素丢失了,再经过烧煮,又丢失了一些营养素,如果再用榨汁机去榨,营养丢失就更厉害了。再说,经过这么多工序,消毒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证,这样的食物喂养宝宝不好。

在米粉中可添加如牛奶伴侣吗?

没必要在米粉中添加牛奶伴侣或糖等成分。其实这并没有增加营养价值,只是浓了口味,而这样的口味很容易使小宝宝以后形成挑食的坏习惯。我们主张吃自然的东西,牛奶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米粉原来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不要添加糖分等。

宝宝吃第一口米粉要注意的问题

1、坐餐椅

宝宝添加辅食的一个标志就是可以独坐。从宝宝添加第一口辅食开始,最好让宝宝坐在餐椅里进行,有利于以后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2、米粉的选择

有些妈妈选择自制米粉,但自制米粉只有大米营养过于单一。而市售米粉除了谷物,还强化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有的品牌还采用水解技术把谷物里淀粉大分子水解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让宝宝肠胃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初添辅食的宝宝胃容量小,肠胃功能弱,所以需要营养密度更高、更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强化了各种营养素和采用了各种先进工艺的婴儿米粉则是最好的选择。


婴儿米粉也分段数,初食米粉妈妈一定要选择适合宝宝月龄强化铁的1段米粉。因为高段数米粉添加的谷物种类和强化营养会更多,并不适合初添辅食的宝宝。


3、添加方法

第一次添加米粉,一般选择上午,这个时段宝宝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可以先喂一些母乳,喝配方奶的宝宝可坐进餐椅先喝一些奶,给宝宝进餐的信号,让宝宝先喝一半奶然后让宝宝尝试辅食,可让宝宝不至于太饿不耐烦,也不至于太饱而拒食。宝宝品尝完米粉后,再继续喝奶。一天添加一次,一次1到2勺,宝宝无不良反应一切正常,那么可逐渐增加量,最好能逐渐减掉相应奶量,直至这一餐完全用米粉替代奶。


4、不要用奶瓶喂米粉

宝宝添加辅食的一个作用就是学习新的进食方式。如因宝宝抗拒勺子而用奶瓶吸食米粉,就剥夺掉了宝宝学习的机会。如宝宝真的非常抗拒勺子喂食,妈妈可以将手洗干净,用指尖沾一些米粉让宝宝啜食,如果宝宝接受了,那妈妈就要注意勺子喂食的方法,让宝宝接受勺子喂食(如果宝依然拒绝,那就是不接受米粉的味道,这时可考虑用奶来调米粉)。


5、注意勺子喂食的技巧

喂食第一口,舀一小勺米粉,米粉最好在勺子的前端,送到宝宝小嘴巴前面,哄宝宝张开嘴,然后勺子前端的米粉轻轻地平伸送进宝宝嘴里,让宝宝感受和品尝勺子里的米粉,并吞咽下去。不要将勺子压到宝宝舌头或太往口腔里伸,这样会让宝宝对硬硬的勺子感到不舒服,从而反感和抗拒。


6、选择情绪愉悦时喂食

宝宝情绪低沉或哭闹时不应该喂食,哭闹喂食容易被食物呛住,而且也会把进餐与不愉快联系起来,不利于喂养。选择宝宝情绪愉悦时喂食,更容易接受新食物。


7、米粉和水的冲调比例

米粉的冲调和奶粉冲调有区别。奶粉是宝宝1岁前的主要食物,长期过浓过淡会影响宝宝健康,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建议比例冲调。但米粉只是辅助和过渡食品,可从稀到稠添加,妈妈可从建议冲调比例开始,然后根据宝宝的喜好调出最能接受的稀稠度。


8、不要用果汁菜汤冲调米粉

抛开果汁和菜汤是否能很好溶解米粉这个问题,果汁菜汤并不适合宝宝。我们说过,最好提供营养密度高的食物给宝宝,果汁菜汤营养肯定不如果泥菜泥。所以,宝宝适应纯米粉后,就可逐渐往米粉里加入果泥菜泥甚至肉泥和各种混合泥,这才是最佳选择。


妈妈经验总结参考

妈妈经验1:一定要分开冲调,因为米粉和奶粉的冲调温度不一样。如果米粉和奶粉宝宝都爱吃,那么就不需要混在一起喂,分开喂,还省事。


妈妈经验2:混合吃是可以的,米粉外包装上都注明了。不过要多试几次才能把握好冲调的比例,那样就能冲调出宝宝最能接受的味道。


妈妈经验3:我家宝宝刚开始不喜欢米粉的味道,就奶粉多些米粉少些,然后慢慢减奶粉的量加米粉的量,后来就可以吃纯米粉了。再后来开始往米粉里加各种菜泥肉泥,每天换着味道给宝宝吃。


妈妈经验4:我家宝宝愿意吃纯米粉,不过朋友家宝宝是混合吃的。不管怎样吃,一定要用勺子喂,不可以冲成奶粉那样稀用瓶喂,那样做妈妈虽然省事,但宝宝会容易吃得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