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完喜宴后就呕吐不止了,不是食物中毒而是…

作者: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mp 06-06阅读:2456次

原标题:孩子吃完喜宴后就呕吐不止了,不是食物中毒而是…

孩子突然呕吐不止是怎么了?

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

穿太少感冒着凉了?

都不是……

看到孩子发生呕吐的时候,很多家长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着凉感冒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吃坏肚子了,难道就真的只有这些原因吗?其实并不然。

孩子呕吐不止,不是中毒,而是…

新闻消息

来自滁州的6岁天天(化名)前几日中午随家人去吃喜宴,餐桌上有一盘蚕豆都被天天吃完了,当时并没有什么事情。可过了一天后,天天开始出现面色发黄、拉酱油色小便、精神不振、嗜睡等症状,而且还伴有持续性呕吐。

起初的时候家长以为是吃坏肚子了,并不是很在意。就带孩子到医院输了一天的液,可仍不见好,于是赶紧带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导致天天呕吐不止的原因竟然是患上了蚕豆病。目前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病情已经开始好转很多了。

  

关于孩子呕吐,专家有话说

远东医院芦爱萍主任介绍: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食用新鲜蚕豆后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蚕豆病多见于男孩尤其是9岁以下的儿童比较常见,一般在食用蚕豆后24小时~48小时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而且,症状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可能越重。病情比较轻的,可持续1~2天或1周左右症状即可逐渐减轻而痊愈。而严重的则可出现昏迷、休克、肾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

所以,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吃蚕豆,一定要少吃,食用后的一两天内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食用后出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精神欠佳等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救治。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明确蚕豆病史,一定要避免再次食用蚕豆及蚕豆类制品。

判断呕吐是不是蚕豆病引起的,看这个

①发病早期有没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等症状,会不会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等情况。如果有,则多提示是蚕豆病;

②如果是蚕豆病与溶血性贫血同时出现的话,患儿还可出现呕吐、腹泻和剧烈腹痛的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温馨提示:蚕豆病大多是在食用蚕豆后1~2天发病,早期会出现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判断蚕豆病的重要知识点。

  

孩子突然呕吐,家长大意不得

由于孩子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很多原因都可导致其功能出现紊乱而引发呕吐。所以,面对孩子的呕吐,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查清楚原因。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容易引起呕吐的原因有:

(1)如果宝宝吐出的物体呈清亮或泡沫状黏液,有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的时候,表示宝宝吃的食物下行受阻、梗阻在贲门以上,多见于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

(2)如果宝宝的呕吐物为黏液乳凝块及胃内容物,表示食物已经进入到胃了,这多可能是因为感染性疾病、胃肠道感染及幽门部位梗阻引起的。

(3)如果宝宝的呕吐物为黄色或绿色清亮黏液样的,有时HIA混有少量奶块或食物,多见于各年龄组严重的功能性呕吐,如果是新生儿,则多见于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和肠旋转不良。

(4)如果宝宝的呕吐物为黄绿色液混有少量食糜,多见于高位空肠闭锁或粘连性肠梗阻及肠麻痹。

(5)如果宝宝的吐出物呈浅褐绿色粪汁样,而且气味比较嗅,如果是新生儿,则多考虑为空回肠、结肠闭锁或直肠肛门畸形,如果是其他年龄组,则多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低位消化道梗阻。

(6)如果宝宝的呕吐物带血,甚至是有吐血,则要根据出血的量、速度、部位和吐物中的含血量、颜色来判断。

●如果是少量血液,而且颜色呈棕褐色,可见于新生儿咽下含母血的羊水或吸吮皲裂的乳头、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

● 如果是大量呕血,则多见于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胃溃疡出血。

所以,宝宝呕吐并不是小事,面对那些无法判断和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情况的时候,还是要记得及时送孩子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拖延,以免耽误患儿的病情治疗。

  

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1) 宝宝出现呕吐的时候,一定要禁食、禁饮水4~6小时,以防误入气管,待呕吐停止后可喝点温水、清淡的流质饮食。

(2) 如果宝宝呕吐后出现了昏迷,一定要记得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然后及时清理干净口鼻腔内的呕吐物,以防堵塞住呼吸道;

(3) 宝宝出现呕吐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平躺着,应该竖起来,尤其是要注意不能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呕吐物呛入气管。

(4) 对于呕吐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发现宝宝有呼吸困难、面色发青或者苍白等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尽快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在本文的右下角写留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