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不是越乖越好

作者:智能育儿 05-18阅读:3248次

刚出生的宝宝往往很折磨人,

哭闹规律无迹可寻,

全靠宝爸宝妈们自行领悟。

其实吧,不哭不闹的乖宝宝才更让家长操心。

如果谁家宝宝生来特别乖,一直不哭也不闹,家长就要当心了,因为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宝宝会有类似情况。

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自闭症等等,宝宝都会表现得特别安静,对外部刺激不敏感。

虽说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防微杜渐的谨慎切切不能丢,宝爸宝妈们如果感受到孩子有异常,需及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看,防止贻误治疗时机追悔莫及。

那么,如果并非出于病理性的原因,

孩子是不是越乖越好呢?

不是的。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孩子总是越乖越好,俗话所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隐含了这一层意思。

古代相对闭塞的文化环境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往往是乖宝宝才能活得更滋润;而在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从小压抑自己的个性迎合父母家长,无异于自断一臂,会让小孩儿以后步入社会后迅速得心灰意冷,泯然众人。

“乖”可能是孩子

为了讨好家长的一种牺牲

前些天小猫的一个朋友送自家小孩儿去幼儿园,朋友说小孩第一天上学去就表现得很乖巧,不哭不闹,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老师讲课,朋友颇为欣慰得离开。没想到前脚刚走,小孩就在幼儿园里闹翻了天,又哭又闹,欺负同学等等……

朋友很生气,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可怕……

其实这是小孩儿缺乏安全感的体现,他害怕自己“不乖”的表现会惹怒父母,所以压抑自己的喜怒哀乐,努力在父母面前做一个乖宝宝。四五岁的小孩儿第一次去幼儿园,第一次要和父母这么长时间的分开,哭个天翻地覆才是正常的好吗?

父母对孩子说“这个玩具太丑了,我们不喜欢好不好?”小孩儿嘴里说着好,已经连表达喜欢的权利都失去了。父母觉得不值得或是买不起可以直接对小孩讲,不要诱导或是强迫小孩儿说违心的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如果朋友狠狠教育了孩子一场,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没错,孩子会变得更听话,在老师同学面前也努力做最乖的那一个,进一步压抑自己的情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没有。小孩会越来越乖,心底的乌云也越积越重。

“乖”所扼杀的

不止小孩的创造力

“乖”小孩往往在低年级时取得不俗的学习成绩,因为很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但,由于习惯了听从指挥,会有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这里的主动性不足不是懒,而是听不到号令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中国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王安石也曾听说过他的才名,特意写过《伤仲永》一文记录他的故事。方仲永是天生奇才,性格却极软弱,沦为其父炫耀敛财的工具,最终浪费了一身才华,泯然众人。试想如果方仲永如果能够“不乖”一些,叛逆一些,坚持自我的学习与创作,文学史上或许会有其一席之地。

当然,这件事情错不在小方仲永,错在其父,这是教育出了问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乖孩子身上。

古代尚且如此,现代社会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不少小孩会有初中成绩极好,高中突然掉队的情况,这种事也多发生在乖小孩身上。因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解题时另辟蹊径的能力不强,习惯了在舒适区答题,适应不了这种转变。

踏出校门走上社会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习惯了顺从领导唯唯诺诺,做事情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不敢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孩提时代“太乖”的后遗症。我们转而再去看依靠自己努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不说有多么离经叛道,但是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都有惊人的毅力去坚持,不怕别人非议。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我们要教给小孩的气魄,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儿有多乖,我希望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不怕摔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