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5个表现,说明Ta在幼儿园能适应的很好

作者:小圈圈圈 06-06阅读:1431次

图片来源《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1 有入园焦虑的是你还是孩子

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第一个场所。

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稳定,学到很多在家无法学到的知识或常识,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锻炼,那么将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情。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说明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不良表现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在正式踏入小学阶段前,一个孩子能很好的适应与他人相处、社交、学习的话,对孩子肯定是有帮助的。

正因为如此,入园也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而且焦虑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孩子背后的爸爸妈妈们!

想必每个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的家庭更是夸张,集体进入担忧模式,所有人的中心都围绕着孩子。

其实,有些顾虑是不需要的,家长的过度担心反而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更难以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2 这5个行为,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很好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5个表现,说明Ta在幼儿园可以适应地很好,家长不必要担心,反而应该赞赏Ta。

1)情绪比较平稳,并且缓冲时间比较短

有些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极少会出现哭闹,发脾气的行为,所以送他去幼儿园时,和平常的情绪状态基本没什么差别,即使有些许分离焦虑,也会在家人离开的一两个小时之后就会慢慢平复,开始融入到新环境中。

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懂得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新环境,去认识新同学.......千万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2)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吃喝拉撒睡对应的是孩子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如厕,如何脱穿衣物等方面的能力。

有些孩子独立意识比较强,安全意识比较高,除了在家里,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会把自己的个人物品,个人衣物收好放进书包等。

当然这部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在家中会经常捯饬各种玩具,拆卸餐具,剪贴物品等,所以在不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家长应该让他尽情的捣鼓,除了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用杯子接水喝,午睡前自己脱衣脱鞋,自己上厕所,并逐渐熟练饭前便后自己洗手,在每次玩具课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

独立性是孩子们在幼儿园要学习的最首要的一课,如果你的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你根本不需要担心Ta在幼儿园过的不好。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3)会说礼貌用语,懂得和他人协商

也许是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是身边环境的熏陶,有些孩子非常懂得礼貌,见到人会打招呼,基本上能把“请,谢谢,对不起”使用到相对应的场合中去,并且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样子。

遇到问题时,也倾向于和别人协商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分歧,比如在和别的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的情况下,会采取交换,轮流等方式来缓解冲突。

这部分孩子也许有经常和其他小伙伴儿接触的经历,比如和亲戚的小弟弟小妹妹,或者在小区里一起跑过跳过的小朋友等等,在和他人相处时出现的磨擦也基本上能自己解决,或者在父母的引导下正确的处理。

可以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在遇到磨擦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如果会想办法和别人协商,那么基本上可以很放心他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了。

4)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己开心,能讲出因为什么开心,开心到什么程度,而不开心,也能告诉你为什么难过,难过的感受是怎样的等等,这部分孩子能精准的描绘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疗愈方法也是让来访者尽可能准确的还原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抚慰。

很多父母本身不善于沟通,并且很少会和孩子谈话,沟通,那么孩子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情绪隐藏或者漠视,即便让他表达,他也找不到正确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能很准确的对自己的感受打上标签,那么你应该相信他同样会把在幼儿园遇到的最深刻的事情和你分享。

5)会向他人(老师,警卫等)求助

见过一些孩子,他们在集体中过于羞涩和胆怯,想尿尿不敢说,不会做的事情也不问。

尽管在那些比较外向又会要求关爱或关注的孩子中间,想得到更多的注意会比较不容易,但孩子在寻求帮助、讲出自己的困难的同时,也是是在挖掘和发展着自己内心的力量和自信,这是有助于孩子的情商的发育的。

有研究显示,如果孩子能够从家庭之外的长辈那里得到肯定、温暖和自信,那么,这种积极的经验会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和处理其他各种各样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也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寻求一些帮助,那么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在幼儿园生存的基本技能,值得你高兴。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总之,幼儿园是每个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绝不是决定孩子一生成败的地方,与其担心,不如好好培养孩子在这5个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