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妈妈微学院在群里来了一次有趣的调研:
聊聊幼儿园的厕所
你家孩子幼儿园的厕所什么样?你小时候幼儿园厕所什么样?
小朋友都一起上厕所吗?
男厕女厕分开吗?
蹲坑还是马桶?
有隔板和门吗?
小朋友上厕所的时候可以说话吗?
……
没想到调研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妈妈们的支持,把大家的回复收集上来了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国内妈妈回复
丫丫妈(北京):宝宝幼儿园厕所是小蹲坑,小朋友按男女分批上厕所,有隔板,没有门(如下图),上厕所当然可以说话啦。好几次丫丫都说在厕所和小朋友聊什么了,和我分享厕所趣事,大大老师会给擦屁屁。
北京某知名私立园:小朋友一起上厕所,蹲坑,没隔板,可以说话。
许诺:宝宝幼儿园厕所是蹲坑,没有隔板,男女共用一个厕所,小朋友都是按男女分批上厕所的,小朋友上厕所都很兴奋,嗷嗷叫,说自己会擦屁屁,不用老师帮忙……
小小(南昌):幼儿园男女分开上 但是没有隔板,每次上厕所都是站一排然后排队,因为没隔板有一次别的小朋友的尿都尿孩子裤子上了。虽然当时换了,心里难免不爽。孩子自己会擦屁屁。
沅芷澧兰(江苏):现在的幼儿园的厕所是冲水式的了。做完操小朋友排队上,男女不分,蹲坑。(女生蹲着,男生站着——宝宝语)
miko~英子(湖南):我儿子的幼儿园厕所有分男女厕所,且也隔板隔开没有门,男孩尿尿的是长便池,也有蹲位。女孩是蹲位,外面有门,里面隔板隔开的,都是抽水马桶。
悠涵(温州):我家孩子幼儿园的厕所很小,左边一排有三四个小便池,右边有三四个小坐便器,中间是一排长的洗手池。有次,早上刚好看到他们排队上厕所,他们男女各排一队,然后两边分批次一起进去的。
海外妈妈回复
菁子(加拿大卡尔加里):跟大人的厕所一样,就是马桶是小号的,一个马桶一个格,有门,不分男女,没有集体上厕所时间,谁想上就自己去,老师不跟进去,大便老师会帮擦屁屁,学前班开始就不帮了。
MIKI(澳大利亚悉尼):厕所里有5-6个小马桶,没格,不分男女,对面是小小的洗手池。从学前班4-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教室外的厕所了,那是分男女的。
郭(德国乌尔姆):都是马桶,标准的卫生纸,擦手纸,洗手液,这些在德国的任何厕所都是标配。孩子从小就在大环境里养成独自入厕,擦屁股,洗手,擦手的习惯。小朋友不分男女上厕所,因为都有单独的隔离门,从小就有隐私感,到了小学开始就分男女了。
男生没有专用便池,其实坐便要养成习惯,尿尿的时候不乱尿,男的女的一样,所以厕所周围不会有滴落的尿液,厕所整体环境都是干燥的。小小班的带尿不湿的就不能算了,只要三岁进了幼儿园,孩子就是自己擦屁股,自己吃饭,老师不会帮助,除非家长同意,不然不允许接触孩子的隐私部位。
奕(美国印第安纳州):儿子目前不到三岁,幼儿园一个班才12个孩子,都还带着尿不湿呢,所以上厕所就是在教室内的一个洗手间(如下图),只有一个小马桶,所以都是一个一个去的,不存在分男女或者分批去的问题。因为孩子太小,上厕所还是老师跟着的,估计以后升班到3-6岁就不会了。
AR.小丫(葡萄牙波尔图):10-20个小朋友在一个大教室,带一个卫生间。2岁之前的小朋友用尿不湿,教室里直接放尿盆,2岁以上就都去卫生间里上小马桶了,男孩女孩要分开的,有阿姨照顾,老师也交代自己擦不干净就由老师来擦。
日本:蹲坑,和成人的厕所差不多,每个格子都有门,孩子想去的时候自己去。
总结起来,中国幼儿园厕所和国外幼儿园厕所有以下区别:
中国
海外
上厕所形式
基本是蹲坑
欧美大洋洲全是马桶
男孩专用小便池
基本上有
基本上都没有
有没有隔板和门
基本没有门,有的有隔板
基本上都有门
男女分开
有的分批次,有的不分
有门,所以不用分
谁擦屁屁
基本是老师
3岁以上基本是宝宝自己
隐私教育
多是课程教育
体现在厕所设计以及行为习惯培养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采访了资深幼教老师,没想到竟然得到这样的解答:
之前幼儿园是马桶,后来改成了蹲坑,因为在入编一级一类幼儿园时,教育部门都让改成蹲坑的,而且小中大班蹲坑的大小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蹲坑会变大。小班的很小,很窄,孩子在上厕所时,会有老师跟着,老师也会指导孩子如何如厕,厕所墙上也会画如厕时安全图示。
改成蹲坑最主要是因为安全,孩子上厕所人多时可能会推挤,有从马桶上掉下来的危险,有的幼儿园没有隔板也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虽然男女厕所没有分开,但是老师会让男孩和女孩分开上厕所。保护个人隐私老师也会在上课时讲。
所以,关于为什么中国幼儿园绝大部分都用的蹲坑这个问题的正解是:
为了幼儿安全
(我还以为是因为健康卫生呢)
真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厕所还包含了这么多说道!
如果继续往深了说,厕所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比如说不同民族的身体文化、幼儿性意识社会化、身体羞涩启蒙……
育儿方法中隐藏的身体文化(1)——中国:幼儿园厕所的变迁
文 | 薛晔
身体文化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还很陌生。在人们的头脑中,弄不好这个词会和“性教育”或“生命教育”混为一谈。其实,育儿的很多细节都明显的是通过身体进行的,包括眼神、动作、姿势或距离。
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身体文化都有特定的理解,而这种文化在整个大时代浪潮中也会变迁。了解不同的身体文化,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很多的育儿理念,也对外来的育儿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鉴别能力。无疑,任何育儿方式中,一定深藏着一个民族对身体文化的理解和遵从。
笔者在探访中、日、美三国幼儿园过程中,看到了中、日、美三国不同的身体文化在幼儿园中的体现。
● 为什么日本幼儿园中几乎很少听到“相互坐开点”“不要把小手放在别人身上”等话,而且幼儿教师把孩子们嬉戏打闹、身体的碰撞和接触当成幼儿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 为什么美国人非常重视幼儿身体安全,既怕过多的身体接触又怕幼儿身体受伤,孩子间一旦有争执的苗头,全力制止? ● 为什么中国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用毛巾擦后背的汗,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查体温显得非常自然?这是中国身体文化的特点吗? ● 中国幼儿园中的厕所设置,中国公共厕所的演变和发展,又都包含着人们对身体什么样的看法呢?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一部分——
中国,幼儿园的厕所在演变中
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厕所的画面:
● 孩子们满头大汗地从户外回到教室后,每个孩子都拿起一块热的湿毛巾递给老师,老师很自然地将毛巾伸进衬衫里面帮孩子们擦去背上的汗水。 ● 早晨孩子们入园,排成一队,接受保健医生的晨检。保健医生手里拿着压舌板,按照中国传统医检顺序望、闻、问、切,检查每一个孩子入园时的身体状况。 ● 中午午睡前,老师会摸一摸每个孩子的脸颊和额头来检查体温,然后催促并帮助孩子们脱下外衣、躺在床上,盖好被子。睡醒之后,老师会在教室里给女孩子们梳头发。
而这些日常有关身体的活动,对美国教师是非常陌生的事,美国教师帮助孩子脱衣服,擦身体可能会违反职业规范,更不要说晨检了,闻所未闻!但是类似擦背和脱衣服的情景在日本幼儿园倒是可以看到。
从外部观察中国文化,容易看到这些异同,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焦点是幼儿如厕活动的改变。
比如1985年的孩子,在一家典型的中国幼儿园上厕所可能是这样:
28个孩子来到与幼儿园教室相分离的,但很宽敞的厕所中,男孩子们蹲在室内一侧便槽上,女孩子们蹲在室内的另一侧,老师站在中间,拿着卫生纸,督促孩子们不要说话,专心如厕。
许多日本和美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会感到不自在,与其说是因为条件设施差,不如说是集体如厕的活动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已销声匿迹;而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主要担心是条件差,这个场景会给外界留下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的印象。
时隔20年,再同一个幼儿园看看,厕所的条件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变,分层设在教学楼内,有一面瓷砖墙把男、女孩分隔开,便池中也有冲水系统。依旧的是厕所长条形的便槽,全班孩子仍一起如厕。
大多数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会说,集体如厕是中国学前教育的常规活动,但是随着幼教改革、家居更新、社会经济的变化,集体如厕正在走向消失。
也有老师强调,人们对如厕隐私和性意识的关注是个原因。例如,幼儿园逐渐把男孩和女孩的厕所划分开来,那一堵瓷砖墙的作用,就是这种关注的体现。没有这样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把男孩和女孩如厕的时间分开。
在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里,可能个人隐私的意识首先体现在性别隔离,即区分性别是向如厕时拥有绝对私人空间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不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幼儿性意识的社会化,并不都是在4岁左右就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发达之前,性别区分多不在幼儿期发生,但是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把资产阶级化的观念,即对生理的“性”和社会的“性”的理解,逐渐推向学前教育当中,其表现是越来越早的性羞涩或身体羞涩启蒙,这种启蒙的另一特点是增进幼儿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身体羞涩(body modesty)的出现与中国现代化紧密相连。例如过去,四合院和大杂院在城市里很常见,那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居民们大多使用公共厕所,整天有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出入。大人们在这里讨论时事、说笑话、讲故事、传小道消息。在这里,人们互相交友,大人逗小孩玩,年轻人帮助年长的人蹲下和站起。身体羞涩的意识在成年人中都不明显。然而高楼大厦取代了中国的传统民居,各家带门的独立卫生间为性羞涩意识滋长提供了场所。幼儿园也在逐渐跟进。
其实,对幼儿来说,集体如厕的感觉是很好的。他们能在一起热闹欢快地交谈和游戏。特别是老师不在场时,上厕所的时间成为孩子们自由游戏的时间。很多幼儿园老师都注意到孩子们一起在厕所玩时,往往特别高兴。这无疑是幼儿在身体近距离互相感受的一种沟通和认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通过身体近距离互动和观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
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活动,如厕的传统正在让位给个人隐私活动,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在北京参观,见到幼儿园里的厕所非常兴奋,特意请同事帮他拍了一张自己蹲在长便槽上的照片。他说,这张照片记载了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尽管在现代日本,男女仍然有时候在温泉度假村会混在一起洗澡,但是如厕已经成为一件完全隐私的事情。与此相似,中国公共厕所的命运也许会和日本及中国的公共澡堂一样成为过去。
当然,很多中国幼儿园在翻修厕所,使之更现代化。但是,它肯定不会和美国幼儿园的厕所一样,有可能会是西方和日本模式混合的结构,正如一位中国老师所说:“应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厕所。”
到今天,很多幼儿园对于如何设置厕所的问题上还是看法不一,家长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其实也说明,中国人处在对身体文化的认同和改变的纠结中。人们对身体的认识,特别是身体的隐私性和共同性,随着中国成功地融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幼儿园中如厕的变化正是这个变化的初始点和结果:从幼儿初始强调隐私,使幼儿成为相互独立的社会人。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