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留言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上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妈妈跟着抹眼泪。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位妈妈的留言求助,很典型也很严重,希望可以借此分析,帮助有着同样困扰的家庭解决孩子在幼儿园的焦虑。
超级育儿师:
您好!
我的女儿今年4周岁,已经读了一年多的小班,可还是每天送每天哭。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来爱她!而老师也反应她很粘人。
可是第二年班级人多了,老师顾不到她了,没办法还像小班那样单独给她一个人那么照顾了,然后就这样天天哭着不想上学。
奶奶经常会用各种方法骗她去上学,可宝宝还是哭不肯上学。而有一次爸爸去送,她一直抱着爸爸不放,被爸爸打了两下屁股,结果就闹得更厉害了,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一整天都在幼儿园哭,大小便也不叫就尿身上……就这样持续了两天,还是我怎么哄她就是不进班级,进了也不放我的手。
后来实在没办法,老师只好让我们转学。休息了一个多月后换了幼儿园,可宝宝还是总要老师牵着,玩游戏、画画也都不参加,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直到我们去接的时候才开心起来。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这件事让我很苦恼,该怎么才能有所改变呢?
超级育儿师剖析答疑
妈妈哄过,奶奶骗过,爸爸还打过,加上休学、转学,这一家人为了让孩子能融入幼儿园生活,可谓是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了,但显然效果并不理想。
4周岁的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去了幼儿园也不睡觉、不吃饭、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大小便都弄在身上!那么为什么孩子对上幼儿园这件事会如此抗拒?
这其实是心理学当中所讲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的缘故。依恋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终身的。它影响着孩子成年以后的社交、亲密关系、安全感、信任感等。
在婴儿时期,小宝宝需要有人陪伴在身边,并且随时可以满足ta的需求,才会感觉到安全。幼小的生就是这么来生存的,所以作为主要照看者,随时能够被孩子找到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婴儿时期,主要照顾者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那么孩子就会与之保持一种特有的亲密——在照顾者离开时会表现出难过,但是当照顾者回来时,又会恢复亲密,很快平静下来继续自己的娱乐玩耍。这种依恋关系是安全的,孩子并不会太过于依赖照看者。
而如果照看者经常不在孩子身边陪伴,那么孩子在照看者离开时会表现出无所谓,不焦虑也不害怕,照看者回来时也不予理会或者短暂接触一下又走开,表现为忽视或者躲避。这种依恋关系就是回避型的,属于不安全依恋关系。
如果孩子对于照看者的离开反应强烈——在其回来时会寻求靠近,但同时还会表现出抗拒与愤怒,不能继续自己玩耍,那么这种依恋关系是矛盾-焦虑型的,也属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显然,这位妈妈描述的孩子的表现属于第三种——矛盾-焦虑型的依恋关系。然而尽管我们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详尽情况,但在家里的表现却很少有提及——孩子入园之前,在家中的照看者主要都有谁?照看者又是否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在孩子身边呢?不难理解,幼儿园是孩子迈出家门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不顺利,那一定是在家庭中的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说回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而假如母亲经常不在孩子身边,那么孩子的依恋关系就可能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就会存在矛盾和焦虑,容易不信任外界,对外界没有安全感。
所以对于这位宝宝现在在幼儿园里的哭泣和不安,尽管家人想尽办法,哄、骗、吓,甚至转园,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要想让孩子开心走进幼儿园,关键还得靠补偿孩子的安全依恋!
针对不愿去幼儿园和在幼儿园一直哭闹的孩子,主要照看者需要特别注意陪在孩子身边时的互动——爸爸妈妈在家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无条件的接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父母眼里是唯一的,才能获得充足的安全依恋,不再抗拒去幼儿园,或是到幼儿园以后去寻找老师唯独关注ta一个人了。
如果孩子依然打不开心结,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照看者可以陪着孩子去幼儿园。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两月的时间,家人可以呆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或者某个地方,跟孩子有一定距离,但让ta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找到你。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就在这里,你可以放心地跟小朋友玩耍,听老师指导,如果很需要我就跟老师提出来,老师允许了,你就可以来找我啦。”
循序渐进,一开始每天可以见3次,每次10分钟。接下来每天可以见2次,每次6分钟。再后来每天只见1次,每次3分钟。慢慢过度,直到孩子可以不再需要你,而是放学回家见到你很开心,就可以了。
所以说,要想孩子顺利入园,快乐地度过幼儿园的时光,就一定要从更早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家中的依恋关系安全了,孩子才能够逐渐发展出对外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