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没抱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父母越早懂,孩子越受益

作者:宝妈育儿微课 12-02阅读:2459次

电视剧《我的宝贝》里,佟大为饰演的爸爸,学了一招最新睡眠方法,训练两个多月的女儿自主入睡。

他把女儿单独放在房间,自己坐在客厅,掐着秒表,看监控,不管女儿哭得多厉害,不到时间坚决不去抱女儿。

妈妈的心都要被女儿哭碎了,爸爸却坚持要到最后一秒才让进。

训练到第六天,时间已经延长到半小时,孩子在房间哭得声音嘶哑,夫妻俩揪心地瘫坐在房门口,煎熬地等到最后一秒,心急如焚地冲进房间,却发现,孩子自己抽泣着睡着了。

佟大为一脸得意地看向妻子,显示自己的胜利。

但,这种做法真的好吗?任由孩子哭,就真的能让孩子对哭免疫?这其实也是很多父母纠结的问题。

我的同事丽丽就很困扰,拼了命生下来的宝贝儿子,由着孩子哭,妈妈不去回应拥抱,比杀了她还难受。

可是,每次她抱孩子,婆婆总在一边唠叨:

抱太多就是过分骄纵孩子?长大了就不好带?

不抱不回应,就真的能让孩子长大后独立自主?

不,亲爱的,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最好的办法,不是把他推出去,而是把他抱在怀里。

从小没抱够的孩子,后来会怎样?

我的邻居源源妈妈,是个很严厉的妈妈,她一直期待源源能长成阳光乐观,独立自主的男子汉。

她很少抱源源,两岁多的孩子即便走了很远的路,累得想让妈妈抱,她从来都是拒绝:“男子汉要自己走路。”

有一次,源源的玩具被抢走,他哭着扑到妈妈怀里求助,妈妈硬是把他推开:“自己去抢回来。”

妈妈一次次把他推开,他一次次拼命挣扎重新挤进妈妈怀里,一边不断哭喊:“妈妈抱我,妈妈抱我。”

我看得都心疼,劝源源妈妈抱抱他。

源源妈妈拒绝:“你不知道,这孩子就爱哭哭啼啼的,比小姑娘还娇气,一天到晚都要抱,我要是顺着他,长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源源妈妈当然有她的苦衷,她希望儿子能像男子汉般勇敢坚强,所以一次次硬下心肠把孩子推出去。

可效果并不好。

源源越来越胆小,稍微遇到点事就哭着朝妈妈怀里扑。

上幼儿园更惨,每天去幼儿园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源源抱着妈妈死活不撒手,哭得惊天动地。

好几个老师才能把源源的手从妈妈身上掰开,源源妈妈狠心走出好远,还能听见源源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别走,妈妈救我。”

别的小朋友哭几天就好,源源却一直没办法适应幼儿园,从早到晚哭了一个多月,直到老师建议妈妈先把源源带回家,说源源实在太没有安全感。

源源妈妈很焦虑,向我诉苦:“你说源源是不是投错了胎,明明是个男孩,内心却住着个姑娘,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闹着抱,你家闺女反倒胆子大得很,你到底是怎么教的?”

我说:“源源那么想让你抱他,你就试试抱抱他吧。”

源源妈妈若有所思。

不久后的一天,她给我发了好几段长语音:

很庆幸,源源妈妈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

她越急着让孩子自己长大,孩子越学不会自己长大。

知乎上曾有人问:没得到过父母拥抱的人,是什么感觉?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是:

心理学家指出:父母常常担心多抱孩子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实际上不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才会给幼小的孩子带来创伤。

从小得不到父母积极关注和回应的孩子,内心很难建立安全感,也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环境。

成年后甚至极有可能会成为低信任者和低安全感者,容易感到自我挫败,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会存在困难,也不容易给予别人真正的爱。

美国一个学前智能教育研究室曾对200多名2岁的孩子进行跟踪测试,结果发现,以三年为期限,有些孩子的智能数据和正面性格上升很快,有的却下降了。

研究者非常好奇,对数据上升很快和下降很大的孩子,进行家庭情况回访,惊奇地发现:

换句话就是,在孩子的心里,抱=交流回应=爱。

他们在父母的拥抱里吸取并衍生所有的正能量,包括且不限于:爱,温暖和力量。

《爸爸去哪儿5》中,邓伦是小山竹的实习爸爸,小山竹却提出想问他几个问题,看他能不能当自己的“爸爸”,见面时,邓伦正在化妆,看到小山竹,很自然地就把她抱了起来。

小山竹很满意地说:“我觉得他适合当‘爸爸’,因为他会抱着我。”

你不抱我,就是不爱我;你爱我,就会抱着我。孩子的理解就这么简单。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

很多人担心,过度拥抱会宠坏孩子,其实完全是杞人忧天。

关于拥抱,父母了解以下两点就好:

一、1岁前怎么宠都不为过

心理学论证,0-1岁是宝宝形成安全感,懂得爱的最为核心的关键阶段!

0-5月龄的孩子是透过自然反射性的微笑、哭闹、吮吸等行为,吸引照顾者的注意。

哭就是小婴儿的求救信号,饿了困了渴了尿了,如果得到妈妈一次次及时而温暖的回应,信任感和安全感也就建立起来了。

6-12月龄的孩子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这也是宝宝与妈妈之间健康关系的证据,这个阶段心理学叫做:“物体永恒性的培养”。

物体永恒性是指宝宝了解物体是永恒存在的,开始认识到物体是独一无二的,他发现世界上只有一个妈妈,看不见妈妈就会以为妈妈不存在了。

很多小朋友分离焦虑非常严重,无法离开妈妈,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妈妈足够的回应。

所以说,1岁前的孩子,完全不要考虑会不会宠坏,给TA足够多的拥抱和爱抚才是王道!

二、倾听孩子的需求。

哈佛大学的早期教育研究项目表明:“你越早开始正确应对始于5个半月的需求性啼哭,越有可能避免宝宝在3岁前成为一个自私而任性的孩子。”

专家认为,一岁以后的孩子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亲近需求,用哭闹等各种方式影响照顾者的行为。

也就是说,大一些的幼儿哭闹或求抱,确实是有目的性的,有些或许也带着不合理的需求。

但,父母与其担心“多抱是否会宠坏孩子”,还不如仔细思考孩子“哭闹渴求拥抱背后的需求”。

如果需求是合理的,父母自然应该给予满足。

如果孩子是无理取闹,父母更应该给予拥抱,再辅助情绪的疏导,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拥抱本身,和宠坏并无关联,和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态度有关。

演员小陶虹演戏拿奖拿到手软,育儿也学习得非常刻苦,俨然成为半个育儿专家。

她曾说她看过一本书,里面说孩子哭的时候,要限定时间才能抱。

她试了一次,躲在门缝里偷偷看孩子哭,忽然觉得,那本书不是她想学的,也不是出自她自身的态度,于是她再也没试过那个方法。

养了这么多年孩子,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她觉得:

每一个父母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送到孩子面前。

其实,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以及最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来自父母爱的拥抱。

就如泰戈尔所说:“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拥抱着,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足够多爱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