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这样带娃,最后受伤的一定不只是孩子(家长必读)

作者:小精灵母婴 01-23阅读:1708次

在你心中,10岁的娃娃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相信下面这个小姑娘会颠覆你的认知!

她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先看看她妈妈的朋友圈吧!

当很多孩子还在被家人宠成“小皇帝”、“小公举”时,这个10岁的孩子却能体恤父母从事医生工作的辛苦,每天放学自己回家,买菜、做饭也全都一个人搞定:

买菜

切菜

做饭

(以上图片来源:海宁日报)

这个独立又懂事的小女孩,赢得了网友的满屏称赞,其背后的家庭教育也引发大家的深思。因为,与小姑娘爸爸妈妈的“放手”相比,我们身边更多的是这样的父母:

孩子小时候,他们总是说“你还太小了,这个我来吧”;

孩子长大些,“这么累的活交给我们,你专心学习就行”;

孩子成人后,“你工作这么忙,我来帮你做家务”;

他们总觉得孩子不容易,能帮则帮,但当孩子不感激时又忍不住心寒、抱怨……

然而,这样的孩子成长轨迹却可能变成这样:

小时候,买玩具,找父母;穿衣服,找父母;吃好的,找父母;零花钱,找父母!

成人后,买房子,找父母;买车子,找父母;没工作,找父母;带孩子,找父母!

他们一边依赖父母,一边却又嫌弃父母没有知识、没有存款、不会带娃……

这不就是最悲哀的亲子关系模式吗?你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你感叹孩子不上进、不懂感恩,却忽略了你早就在无形之中扼杀了他的孝心以及人生的诸多可能!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与孩子将来也走上这种可悲的“恶性循环”,那么,在教育孩子时,请警惕以下这些教养方式!

01

错误一:轻易满足孩子

当孩子想要喜欢的糖果或零食时,你是否会爽快地买给孩子?当孩子因为贪睡不想去幼儿园时,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帮孩子请假?

如果孩子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么这就会无形中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生活中是没有挫折的,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有收获。长此以往,孩子将难以见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他们很容易凭借弱小去寻求庇护,从而失去自我发展的力量,难以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02

错误二:给孩子特殊待遇

你家宝贝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否总是高人一等,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比如独享最好的食品;过生日,一定要办全家最隆重的生日宴等。

孩子虽然需要呵护,但从整个家庭的结构来看,他也是普通的家庭成员。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特殊关照之下,很容易让他们获得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这样的孩子习惯于高人一等,容易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他人。

03

错误三:过度关注孩子

孩子在家里,你是否会禁止他玩这个或那个,唯恐有什么闪失伤了他们?孩子去幼儿园,你是否会因为害怕孩子受到别人“欺负”,而不让他与某些孩子玩耍?

这类家长因为过度关爱孩子,总是试图挡在孩子身前,时刻准备着为他们扫清障碍。殊不知,你的过度关注不仅会阻碍孩子的探索,妨碍他们个人能力与独立意识的发展,还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压抑的状态,丧失自信,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往。

04

错误四:事事包办代替

早上起床时,你是这样的父母吗?一边匆匆忙忙帮孩子穿衣穿鞋,一边手忙脚乱铺床叠被,然后还要帮孩子整理书包、提书包,接着送到幼儿园……

有的家长也许是性子急,认为孩子动作慢,不如自己动手;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小,磨蹭是暂时的,先包办,等他长大了再培养自理能力也不迟。然而正是由于家长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孩子渐渐习惯了依赖他人,错失了能力养成的重要机会。这样的孩子,没有独立性,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大后也容易过于依赖父母。

05

错误五:无原则袒护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因为不顺心而以哭闹、撒泼来要挟你时,你会妥协和迁就吗?

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人常常会没有原则地袒护孩子,比如:犯错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老人站出来:“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这种“护短”行为不仅会蒙蔽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而且容易让孩子养成逃避责任、没有担当的性格,在他们心中播下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说过:“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身为父母,我们既要让孩子感到满满的被爱,又要帮助他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风雨无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