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担心和疑虑,本文都可以解答

作者:互联网 02-02阅读:621次

任何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担心和疑虑,本文都可以解答

今天,我们重视阅读,提倡阅读,可试问:如果一个人连和世界产生连接的兴趣点都没有,那他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在台湾著名儿童阅读研究学者林文宝教授看来:讨论阅读,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强调阅读,忘记了阅读的主体是孩子,孩子的成长才是我们讨论阅读的出发点。

林教授被出版界的同仁们亲切地称为“阿宝老师”。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童书妈妈采访了阿宝老师。

阿宝老师反对给孩子设定必读书目,提倡让孩子自主阅读。与阿宝老师一席谈,真的可以让家长在阅读方面的各种疑虑和担心一消而散。

任何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担心和疑虑,本文都可以解答

阅读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我看来,学校的课内学习和阅读是完备的、严肃的、分级的,那么课外阅读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消遣娱乐啊,帮助孩子排遣压力,有时也许还能给孩子一些领悟和提升。所以我常常讲,阅读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和老师,不是孩子。

因为只要提供环境给孩子,他就会去阅读。你可以放很多种书在那边,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他喜欢的;你如果只放单一类型的书;只放你希望孩子读的书,那孩子是不看的。

所以,真正的阅读要有各种各样的书,提供一个无障碍的阅读空间。无障碍阅读是说孩子喜欢的书都有,而不是老师和家长去限制孩子,说你要看哪些看哪些。

谈阅读

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发展

今天我们来谈阅读,不是就阅读本身来谈的;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是怎样的,阅读在扮演什么作用,而不是说阅读是件好事,对人的终身学习大有好处,所以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要喜欢阅读、擅长阅读。

对孩子来说

阅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产生自己与世界产生连结的能力。因为每一个人的因缘际会不都一样,每一个人的起点和行为也不一样,对不对?

有人与世界连接的能力可能是音乐是唱歌,就像周杰伦,要通过唱歌和世界产生联系的。假如他的妈妈以前不支持他的音乐兴趣,那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阅读起什么作用呢?阅读是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必备的条件,现在来看,周杰伦的阅读一定很厉害,他跟方文山有那么多很好的合作。一个人要杰出,一定要有阅读的过程,但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强迫他要求他多阅读,只要机会到了,他自然就会去阅读。

姚明也是这样,他一开始的兴趣点是在篮球上,但他想从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变成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一定会读很多书。

所以,我们先要让孩子有很多信息,要让孩子接触各种方面的东西,他才会对某些领域有兴趣,产生专注和热爱,然后他自然会选择阅读,帮助自己提升上去。

有的孩子喜欢看养狗养猫的书,刚开始就是好玩,但他为了认识更多的狗,就要去看狗的图鉴,为了养好狗,可能就要去看动物学或者营养学的书,他就有可能成为狗狗的训练师,或者专门研究动物的科学家啊。

而且从今天来看,真的是“行行出状元”,不再像以前认为的什么职业一定是没有前途的。在国外,很多人跟你谈论自己的职业时,他的眼睛就很亮,你没准儿还怀疑说“这么平凡的工作,你为什么会这么喜欢?”

因为人家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和世界连接的点,而且国民的素养已经不一样了,社会已经达到了职业的平等,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我们今后的社会也会是这样的。

孩子为什么

不读名著不读好书?

我很反对动不动就要求孩子读经典、读名著、读规定的推荐的必读的书目,孩子就应该选择合适他阅读的书,这个很重要。

再经典的书,对某个具体的孩子来讲,他不见得喜欢,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背后的文学阅读理论的问题。

比如说,一本没有读过的书,对我来讲,就是一个文本,也就是说,还没有对我产生任何价值。只是文本被我阅读了以后,才会与我产生互动,它才可能变成作品,变成了内容和思想,它才能够流动起来,有了生命。

这里就是强调阅读的主体性。阅读的主体性就是要让阅读的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名著再好,你硬放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用的啊!名著太多了,别的书也很多,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孩子在课内学习的那些文章,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是编教材的人选的。课内的阅读,孩子已经没有选择了;如果课外阅读还是没有选择,那孩子为什么还要读呢?

阅读没有好和坏之分

只是合适和不合适

我常讲,我们对孩子的阅读,先不要有好跟坏的概念。因为阅读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是合适跟不合适。

有一些家长所谓的“坏书”,恰恰是孩子喜欢看的,孩子看了以后是有感觉的,那就是适合孩子的书。

有些名著并不一定合适孩子读。有些家长分别心太重,孩子看《查理九世》看漫画,家长就忧心忡忡,看名著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

要知道很多漫画里面的幽默和智慧,名著里面还没有呢!漫画里分镜头的技术,美国那些大片的导演都在学习呢!

读任何书对孩子来讲,就是一个经验。比如说孩子看看查理九世,他可能会喜欢,也可能会害怕不喜欢,但是他还是会去看,因为他的同学,大家都在看,对不对?孩子自己会有感觉和选择的。

不是说读了好的书、读了名著,就能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读“不够好的书”,孩子就不学好了,就什么都学不到,就是在浪费时间。

因为每一个人的因缘际会不一样,有的人看漫画,有的人看悬疑小说,有的人看武侠小说,有的人看名著,有的人读诗,都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那我们为什么希望孩子只读名著,只读我们认为的好书呢?

家长不要有那么多预设立场,话再讲回来,家长你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读过言情、武侠、漫画的,也经过那样的阶段,你自己因为读那样的书就受到什么损害了么?

你可以说那些书还不够经典,那些书以后可能也不会变成经典,那是另一回事。

还有,孩子去到学校,受同学的影响比较大,对孩子来讲,各种经历都是经验,他必须要有这个经验,才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假如说,完全是由家长来主导孩子,这孩子以后出去一定会有问题的。因为他只有家长给他的条条框框,他可能没有办法适应别人、适应社会的。

破坏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

我认为,不应该给孩子规定必读书目,那是破坏孩子阅读兴趣的。

老师只能建议说:这个假期,每个人最好能看几本书,最好是不一样类型的。这样也就够了,而不是我们这个假期一定把这几本书共同读完,不光要读完,还要做读书笔记,还要摘抄好词好句,还要写感受。

搞到后来,你会发现原来孩子是想阅读,最后他也不想读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为什么我读了书,就一定要有感受呢?还一定要写下来呢?”

这是观念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和不对,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方式。也可能有的孩子合适这样去要求,但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可能都不合适。

现在关于阅读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要求太多了,造成阅读好像很热闹,我们只要去真正关心阅读的主体——孩子就好了。

另外,孩子他在学校上学看书看很久了,回到家他会想干一点别的事情,想看看电影啊,玩玩游戏啊,你再把阅读搞得那么严肃,命令那么多,孩子就会反感啊。

童书妈妈的提问:在台湾有必读书目么?)我们有两个机构,一个民间一个官方,每年会公布年度的比较好的书,是年度的好书,供学校采购用,而不是那种必读书目,必读书目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孩子没有自己

选书的经验,怎么行?

(童书妈妈的提问:现在很多孩子的书,大部分还是家长挑选购买的。很多人不怎么带孩子去书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孩子买了不好的书。)

这个不一定。挑书买书也是一个经验,一个过程,家长必须带孩子去选书,要经历过这些,选回来有问题,再讨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完全是家长决定读什么书买什么书。

所以我们聊的这些,是针对儿童的发展跟阅读理论得出来。现在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东西的学习是让孩子自己在其中去做,才能产生他的内在动机;而孩子真正自己去琢磨出来的经验,才是他自己的东西。

这个路是会比较辛苦的,但是每个人都不得不去走这个路。家长现在就是常常犯一个毛病,就是想要完全操控孩子,所以我是很反对开书单。

我为什么从来

不给孩子开书单?

因为家长应该跟孩子谈论看什么书,那是当爸爸妈妈的责任,为什么要我开书单呢?

对孩子的书,爸爸妈妈自己都不去体验一下,也就是说,你要推荐给孩子的书,首先要不要自己先稍微看一下呢?这个过程你都不做,那你要别人的书单有什么用呢?那些书单上的书买回去放到你家里,也都是文本,没有任何价值。

再比如说,孩子在看什么书你都不知道,那就比较严重了。如果你对他看的书有意见,你就跟他一起看,看完跟他讨论。

很多父母都做不到,也不去做,就只会一声令下“不可以看这个,不可以看那个”,那孩子就干脆什么都不读就好了。

我家孩子就只看漫画

我真的不管他了吗?

太小的孩子,家长还可以限制他的阅读范围,孩子上学了,有了同伴的影响了,他不会听你的命令了。

那家长如何影响孩子的阅读?你可以用拐骗的方法,不强迫就好,因为强迫就反弹啊。命令肯定不行,还可以拐拐骗骗啊!

怎么拐拐骗骗呢?关键就是你要用不太正式的方式,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读这本书,你可以跟你先生吃饭的时候说“这本书不错,你要不要看?”就是只跟你先生讲。然后你可能把这个书放在餐厅,那可能孩子就会拿来看,“什么好书?为什么妈妈都没有叫我读?”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是有办法引导孩子的,要悄悄地引导,你引导的方式不能是用那种命令的,或者特别直接的。

家长想要做一些引导,其实还是可以去做的,要选对方式,因为孩子最终还是会受到家长很大的影响的。

所以,以身作则,家长自己读书很重要。家里有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很重要,假如说,你自己从来不读书,就要求孩子读书,孩子会喜欢读书吗?

爸爸妈妈如何做才是

真正帮助孩子

很多事情,尤其孩子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琐琐碎碎,但是骨子里面的最简单的 一条就是:以身作则。家长先反省自己爱不爱看书,不要把眼睛总盯孩子身上。

再则,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爱看这些书,孩子喜欢的书你看过么?你可以自己先去读一读,再回过头找孩子聊天;你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跟孩子聊聊,就是这样。

最后一点就是,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欢阅读,或者就是喜欢那些家长看不上的书,那你也没有办法。

问题反过来讲,难道出版那些书的出版社傻吗?出版社出版的书是针对各种类型的人,并不是每一个人读书都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家读书只是在消遣时间,不可以吗?

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也许他们和周杰伦和姚明一样,与世界连接的方式是音乐是篮球,那么就让他们去做吧。

如果有一天他想继续提升自己,他还会回到阅读这条路上来;可是如果一个人连和世界产生连接的兴趣点都没有,那他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家庭教育是父母要去陪伴孩子,要了解孩子,要跟孩子有对话,这个是最重要的。别的都不要太计较。

最后总结一句话:阅读是没有一定是怎么样的,要怎么样的。孩子选择他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备注:本文由林文宝教授口述,由童书妈妈编辑部舒雯编辑整理。

作者简介

林文宝: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194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土库镇。辅仁大学中文硕士。曾任台东师范学院语教系主任、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为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著有《历代启蒙教材初探》《儿童诗歌论集》《儿童文学论集》等著作,主编有《台湾儿童文学100》《台湾儿童图画书精彩100》《相望的地方》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