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作者:互联网 04-12阅读:3354次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这是一篇可能会招来板砖无数的文章。

小穗是北京读书会的成员。她给她的女儿从9个月开始上早教班,到现在孩子9岁,上过20多个兴趣班,最多的时候同时上8个兴趣班!

这么“鸡血”的风格和做法,小穗怎么会认同童书妈妈的理念,加入我们的读书会呢?

先来说说今天请小穗来分享的原因吧。

首先是她的坦诚。很多妈妈就算在家很“鸡血”,出门是要装作很佛系的。但小穗没有。她很坦诚自己的贪心,也很坦诚地跟大家讲述了自己和孩子遇到的问题。

她原本只在读书会做内部分享,在我们要求下,她增加了更多细节,曝光在公众号更多陌生人面前,哪怕会招来很多口水。

更重要的是,其实小穗并不是一个“鸡血妈妈”,她并不是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有为了升学,让孩子去上许多学习类的补习班。

她给孩子报兴趣班,出发点是想给孩子提供各方面的熏陶,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这何尝不是我们很多妈妈关心同时也在做的事情,只不过小穗做得更尽心尽力。

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由发展,她也为孩子在传统公立学校受到的约束而担忧。

也许,有的读者会不赞同她的做法,但我们希望她的分享,会带给大家更多是思考和启发。

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妈妈。在读完了《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后,九年来我第一次梳理了自己的育儿心路,个中滋味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痛并快乐着。

从我得知孕育了这个小生命开始,我就满心欢喜开始“塑造”我心目中的完美女儿。我认真做胎教,读书、听音乐、画画,拍下胎儿照,希望从最初的起点就给予孩子最好的环境和滋养。可以说孩子的到来,满足了我膨胀的母爱。

我非常认真地执行着母亲的职责:从6 个月就开始寻找早教机构,9个月开始上早教课,到现在孩子9岁6个月,我们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兴趣班已经上了20多个了,平均一年学3-4个项目,在三年级时达到顶峰,同时上了8个兴趣班。

在外人看来,我也许是一个疯狂的报班妈妈。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疯狂的妈妈,当然也有与我相反的佛系家长。无论哪一种,我想,每个妈妈都是按照自己认同的育儿理念在执行的。

这么多年来,报了这些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也产生了各种作用,我初略总结如下。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0-3岁早教阶段

那个时候,我主要想的是抓住孩子3岁前的敏感期,给她大脑神经元更多的接触与刺激,也就是按照月龄的发展,有意识地科学地训练她的运动机能和认知能力。我们9个月开始上早教班,2岁半又上了一个以开发潜能闻名的私立幼儿园。结果是,她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识字早,阅读能力强,运动功能发展得好。

3-6岁 学龄前

重点培养了阅读和朗诵

孩子三岁多,我们就转回上家附近的公立幼儿园了。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四岁时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不需要我们给她讲故事了。

女儿还开始听广播里的睡前故事。长期听故事,培养了她在听觉上的专注力。在上小学后,我们发现孩子在课堂上听讲的效果一直很好,学乐器和英语时的听力也特别敏锐。

同时,我发现孩子有些字音发得不是很准,就给她报了一个朗诵表演班,后来孩子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了一等奖。我感到在幼儿时期的语言训练对今后的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他兴趣:

游泳、英语和乐器

我认为学龄前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尽可能让孩子尝试多种事物,来挖掘她的潜能。所以我们报的兴趣班以运动、音乐类为主。

运动类的游泳和体操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她从四岁开始学游泳,现在她熟练掌握了三种泳姿,今后孩子不走专业,只是自己游泳锻炼,也没什么问题了。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英语和钢琴,这两项我认为就是童子功。孩子在5岁前,上过幼儿园的外教小班课和培训机构的英语课,5岁的时候,到一家外教一对一的机构,开始学习自然拼读。

目前,孩子的程度是自然拼读全部学完,分级阅读到H级,进度并不是特别快,但是肯定是超出学校英语的教学进度的。今年寒假,我给孩子又报了学而思网校的英语班。

钢琴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艺术培训了。在孩子四岁时,我就带她开始《小汤一》的学习。可以说,我是一个非常贪心的妈妈,几乎不愿意在任何阶段落下培养孩子的机会。

我不求孩子能练到多高的水平,只希望她能打下一个乐理和乐感的基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学习乐器真的是特别破坏亲子关系的一件事。在这一遍一遍的唠叨中,孩子变得疲沓了,对钢琴的兴趣殆尽.......

学琴那一段时间,大人和孩子都身心俱疲,在上小学前,我们就放弃钢琴了,孩子考了一个二级,算是对那段学琴经历的一个交代吧。

我们还学过芭蕾

孩子3岁时,我把她送到了一所规模较大的芭蕾舞培训学校,从启蒙班到北舞的三级,经历了5年的时间。芭蕾一路下来收获是培养了舞台经验(上台不怵),练了身体的基本功(艺术体操劈叉,下腰完全没问题),有一个较好的体型。

但是最终可能这项艺术不是孩子所喜欢的,她不喜欢单调的基本功训练和单纯考级的无趣,终于在去年通过三级考试后,就要求不再学芭蕾了。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小学1-3年级

上学以来所学的兴趣班,大体分为两大类:

1. 学校开设的兴趣班:健美操,网球,围棋,柳琴。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2. 校外兴趣班,我们先后学过小提琴、画画、计算机编程、学而思(语数英)、写作、音乐剧。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总的来说:兴趣班都是在试听后,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报名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结果是:没有考核要求,对内容感兴趣就喜欢上;有考级或者要演出,老师要求严格,就不喜欢;练习过程过于枯燥就不能坚持。

在我看来:孩子还是兴趣主导的,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学什么,真的想学什么,怎么坚持下去。

她每学习一样课程,老师都会说她的悟性如何好,学得如何快,弄得我心里十分纠结:希望她以她的能力去学好每一样,或者哪怕只认真学习其中一样,但是我的心情越迫切,老师赞美越多,她却越不当回事。

寒假,她试听了一周奥数课程,她爸爸也一起试听,爸爸觉得奥数很有用,挺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对她学习编程也有好处。老师也夸赞孩子悟性好,理解快,可以达到6年级的水平。然而,试听结束后,孩子强烈反对学奥数,因为她觉得老师讲授的方式很没意思,也不喜欢刷题。最后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顺从了她的意思。

每一步都走得准确扎实

在现实中却碰壁了

这些年看似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忙碌,没有停止对孩子的培养,每一步都可以说走得准确扎实,在现实中却严重碰壁了。

上小学前,女儿上了5个月的学前班,可以说在音乐、体育、美术、语、数、英各方面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当我觉得我们给孩子做好了各种上学的准备,她应该奔向她最喜爱的地方,快乐地、游刃有余地开始她的小学生活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却出乎我们意料。

首先,是对新环境的失望和焦虑。

上小学没几天,孩子就跟我们说很没意思。要学的都会,老师很严厉,下课不能去操场上玩。她所在的小学是一所传统老校,校风严谨,老师管理严格,但是这种治学严谨的氛围,有时也会让刚上学的孩子感到焦虑。

一次孩子把卷子落在托管班里,晚上回家找不到,急得直哭。第二天一早,孩子睁眼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要去找卷子!”

我经常幻想孩子如果能去到一所像“巴学园”那样不压抑个性,因材施教的学校该多好,但在现实的体制下,我们还必须让孩子去适应环境、调整自我。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每一步都精准扎实,还会在现实中碰壁?

其次,我担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有时接她放学,我就感到她心情不好,追问原因,有的是因为上课老师总是不叫她回答问题,或者是她不明白其他同学为什么能力不如她,却被老师任命为班干部而心里不服气。

真正担心的是接下来她突然爆发的暴躁情绪。一年级时,一天早上,她因为起晚了,没吃早饭就去了学校,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她早上到学校后心情不好,一位同学问:“你怎么了?”,然后她就气愤地让人家闭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这么爆发了,把老师都惊着了!

孩子有时会毫不顾忌他人情面说一些让人尴尬的话,比如班里在选三好学生,她就突然站起来当场反对一名同学被提名,原因是俩人私下里不愉快,那名男同学总是和她欠招儿(北京话,招惹的意思),弄得俩人都在班级里都激动地大哭起来。

比如,家里来了小表弟弄坏了她的玩具,她当即就翻脸,我们教育她说,“弟弟比你小不懂事。”她立马就反驳说:“弟弟不懂,他家的大人也不懂吗?为什么不管他?”

这话噎得我们心里一惊,觉得是有几分道理,但是与人交往的人情世故,她似乎一点都不能领悟。

再有,我和孩子之间的一个很大的矛盾是怎么合理安排她的课余时间。

孩子每天放学之后要去托管班,再接回家7点了。如果是10点上床睡觉,回家只有3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要写没完成的作业,还要练小提琴。所以每天我都会吼娃去干这个干那个,可她却跟没听见一样。

周末休息的两天,差不多一天半都有课。寒假前的那个学期,周六上午是英语一对一,下午是写作课,晚上是音乐剧,周日上午是电脑编程课。这样一来,周末只有周日下午到晚上半天可以休息,还要写作业。别说孩子,我只负责接送,都会觉得累。

她的周末时间被课外班挤满了,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放松自己的时间。我俩之间能静下心来,好好聊天说话的时间也不多,孩子的否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疏解,可能一直压抑在心里,才会有时突然爆发出来。

看完了《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深感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也在反思:我们养育孩子时,目标好像就是要给她提供好的环境,培养聪明的头脑,适应学业上的各种竞争,最好一步都不要落后,而在理解孩子、懂得孩子上用的心思太少了。

我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重视的是: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帮助她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愿意坚持什么,这样情商和智商才能均衡发展。

因为获得幸福并不是靠聪明的头脑,靠考试得第一,而是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为之努力坚持,最终实现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学期经过调整,我们砍掉了英语一对一课程、写作课和音乐剧,只保留了电脑编程课,然后报了一个马术班,希望在天气渐暖的春天,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来缓解和释放积压的否面情绪。

这样,我也就卸下“督学”的角色,做一个可以和孩子每天都聊很多的“闲天儿”的放松的妈妈,周末带着孩子“逛吃逛吃”的快乐的妈妈了。

备注:本文内容来自童书妈妈北京读书会关于《通往幸福的教育》的分享,童书妈妈编辑晓莺编辑整理。

作者简介:秋天的小穗,童书妈妈北京读书会会员,航空旅游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