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推送的一则新闻让我心惊不已:
芜湖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不知为何,竟从13楼纵身跳下!
孩子掉落在6楼门面房的阳台上,万幸的是,邻居发现异常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小女孩被120救护车极速送往医院,算是捡回一条命。
原以为这孩子是被虐待或想不开,才寻了短见。没想到,这缘由竟荒唐得让人生气:
小姑娘在跳下的时候,手撑一把小花伞。竟是因为受动画片的影响,要模仿其中的情节。
而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7年3月乌鲁木齐就有一位5岁女童,学着动画片的样子,撑伞从11楼「飞」下,摔成重伤。
时隔一年,没想到悲剧竟再次上演。
总觉得离自己孩子很远,可是一旦发生,就是整个家庭的灾难。
实在令人痛心!
模仿动画片,害了多少孩子
孩子看动画片后模仿「作恶」的事件频频发生,令我们防不胜防。
8岁男孩模仿动画片绑架并火烧同伴
2013年4月,连云港一名8岁男孩,模仿动画片情节做「绑架烤羊」游戏。
把两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造成严重烧伤,其中5岁的弟弟烧伤面达到全身的80%。
2岁半男孩模仿动画片砍伤自己
2014年3月,宿迁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用斧头砍伤了自己的中指和无名指。
10岁女孩模仿动画片拿电锯锯妹妹
2016年3月, 10岁的姐姐翻出了一把电锯,「模仿动画片使用电锯的样子,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
妹妹被送到医院的时候,鼻子和右脸都是被锯开的……
4岁男孩模仿动画片放火
2017年4月,安徽一个4岁小男孩,模仿动画片里喷火的场景。
在屋子里烧了火,屋子被烧得几乎面目全非。
简直是惨不忍睹。
悲剧如此密集地上演,向每一位家长敲响了警钟。
为何孩子会频频中招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中的两组孩子被随机分配到两间屋子里:
一组观看有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
另一组观看的是温和的电视节目。
结果,观看过暴力打斗的孩子里,开始出现撕扯玩偶、互相打斗的行为。
而另一组孩子则基本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
3-10岁孩子的心智发展并不健全。
孩子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如果长期观看某类卡通节目,他就会去不自觉地模仿节目中的情节。
- 看到动画里做危险动作却安然无恙时,会忽视危险,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
- 看到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却表现开心时,就认为攻击就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 长期观看带有血腥情节的动画,就可能做出残忍的事情。
对于孩子而言,分辨能力不足,但模仿却是他们的天性。
好的动画片是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但坏的动画片却是把孩子引入罪恶深渊的刽子手。
邪典恐怖动画死灰复燃
今年1月份时,全网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邪典恐怖动画」事件。国家下令各视频平台严厉整顿,下架恐怖邪典动画。
但没想到的是,前几天我在给孩子搜索米老鼠时,邪典动画再次出现。
(米妮把米奇暴力打斗,看到对方受伤哈哈大笑)
(米奇小便在浴缸里,看米妮进浴缸洗澡幸灾乐祸)
中国社科院童小君教授说:
这类视频,就是针对孩子的信息暴力,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行为。
孩子就会把他看到的以为是现实的,以为是正确的。
观看这些暴力、血腥的错误情节时,孩子会处于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中。
而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阻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如果长期观看,这对孩子们的身心伤害是不可逆的。
而这类视频传播起来特别快,因此,伤害的孩子不计其数。
今年初,在央视的一次采访中,面对镜头,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看动画片学会的语言,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为何动画垃圾频出?
2015年,文化部就开展过针对暴恐动画的集中整治,多家网站因涉暴被查处。
今年1月份时,央视也曾报道:国家已经勒令各大平台加强儿童节目的审查。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教授曹小卉一针见血地指出:
网站在乎的不外是增加点击量,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新闻聚合媒体Buzzfeed调查报告显示,在大范围下线之前,这些上传视频的频道平均每月可获得超过5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意味着金钱和利益。
而邪典动画可以为平台、上传者增加点击量,于是,不良动画背后的人,就像打游击一样:等这一波销声匿迹,换个马甲、id再次上传,继续荼毒辨识能力较低的儿童。
白岩松说:
这绝不是最后一个,将来还会有。
无论是对于孩子也好,家长也好,社会也好,挑战都一直在持续。
当年,在连云港男孩模仿「绑架烤羊」事故后,受害者的父母把烧火男孩的父母以及动画的制作方都告上了法庭。
公堂之上,有句话深深地戳痛了为人母的我。
律师为动画片制作方辩护道:
我们国家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规定,动画片制作方发行方,有在动画片上出现危险不可模仿的警示义务。
他们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是啊,既然没有要求,那么标不标识就全凭「良心」了。但我们无法将孩子的安全交给别人「若有若无的良心」。
而这个案件,最后的审判结果是,动画片的制作方仅赔偿受害者15%的损失。
可这造成的却是三个孩子不可逆转的悲剧。
救救我们的孩子
把孩子完全与动画隔离,已经不现实。
我们的孩子本身就生于互联网时代,据报道,我国18岁以下的网民数量有1.7亿人,一线城市的孩子平均每天要花3.5小时上网。
所以,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只有优秀的动画片,才会带给孩子们正面的引导。
面对互联网的大环境,我们又该怎样为孩子们争取一片绿色的动画空间呢?
尽快建立动画分级制度
关于动画片分级处理,日本分成了六类:
儿童动画,少年动画,
少女动画,青年动画,
女性动画,成人动画。
而美国的分级更是严谨:
所有的孩子可观看,大多数孩子可观看,
7岁上孩子可观看,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家长格外留意观看。
因为有了分级,也就有了给孩子看动画片的指导性。
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作为父母,我们无比期望可以尽快建立动画片的分级制度,并对危险情节打出「请勿模仿」的提示。
期望视频平台、文字文章平台、甚至是小游戏平台,可以出一套严格的审核和监管机制,严厉杜绝这种垃圾内容的传播。
可在我们还没有建立动画片分级制度,监管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救救孩子呢?
筛选与陪伴
央视曾对一些父母做过随机采访:
有没有对孩子看的动画片进行「限制」?
但答案却是这样的。
是我们不爱孩子吗?
绝对不是。
只是因为,我们还并不完全清楚和敏感,到底什么事情可能会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都存着侥幸心理。可只要有1%的可能,这件事就不能被懈怠对待。
让孩子一个人玩ipad搜索动画视频,你永远想象不到他们会接触到多少变态,会有多少双罪恶的手在深渊里引诱着我们的孩子。
电视、网络从来不是照看孩子的「保姆」,只有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年幼的孩子缺乏分辩是非的能力。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动画片,陪孩子一起观看,和孩子讨论动画情节,才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宣传、扩散
对于动画片的监管,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眼睛。
当我们发现这类视频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举报、扩散,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
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抵制低俗内容的网络环境中去。
尤其当孩子是由老人在带时,请尽可能地和老人普及这件事的危害。
动画片是个清澈的世界,它应该是孩子们的最后一片净土。
如宫崎骏所说:
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
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拼尽生命去守护的人。
我们曾经武装到牙齿,如今,我们决不容许有人污染这片净土,污染孩子们最珍贵的童年!
作者:日月,专注于儿童心理学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