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个大课堂, 逛超市就能给孩子进行的7种能力启蒙

作者:我是宝妈的福星 05-27阅读:3267次

几场雨后,天气说热就热了起来。面对天天在外野惯了的椒椒,也为了更好的释放她无处安放的精力,出门放电是最好的选择。只是,这炎炎烈日,连大人都晒得有些扛不住,椒椒的小嫩肉怕是更不合适了。于是,楼下的超市,又成了近日的“新宠”。

说起来,第一次带椒椒来超市,她才2个多月。在家搞不定妞的爸爸,带着她去了超市,吸引住她目光的是生鲜区的鱼缸。看到鱼儿在水里游,小妞就不肯走了,当时爸爸还对小妞的反应感到意外。从那以后,每逢刮风下雨,去不了公园,超市就成了必去的地方。

爸爸带椒椒在超市“赏鱼”

有人说多带孩子逛超市不好,我觉得那是你没逛对。这一年多的超市逛下来,椒椒可是收获满满。

因为小妞是个小吃货,对吃的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所以,逛超市从她最熟悉的蔬菜水果开始。拿起苹果,也开启碎碎念模式,“椒椒,这是苹果,红色的苹果,圆圆的。闻一闻,是不是有一股香味,这是苹果的果香。摸一摸,苹果的表皮是滑溜溜的”。我所说的,对于孩子是一种语言启蒙;描述过程中的各种词语,又加强了她对视觉所见物体的认知,调动了她的多种感官刺激与体验。通过超市的直观感受以后,回家再利用认知类的绘本帮助她复习,很快她就能将语言 - 实物 - 图形都联系在一起了。

大概1岁左右,超市的蔬果区的物品,她就基本都认识了。于是,我开始升级难度,拿着橙子和樱桃,告诉她,“橙子大,樱桃小”,这算是对空间感的启蒙。买香蕉时,我会说“黄色的香蕉,这一串我们一起数一数,1、2、3……一共有8根,够我们一起吃2天啦”,这又是数学的启蒙。

现在,除了某一区域内的认知,我也开始扩大范围。从超市的陈设出发,每次先逛整体,一边走一遍念,“这里是蔬果区,有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和水果,比如番茄、土豆、苹果、猕猴桃……”、“这里是水产品区,鱼缸里是鲜活的鱼,有鲫鱼、鳊鱼……这里的冰上是海里的鱼,他们离开海水就生存不了啦,所以放在这里保鲜”、“这里是米面区,你看有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黑米……还有可以做饼的面粉”。通过这样的方式,椒椒慢慢理解着物品的分类,实际上也是对她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

随着小妞一点点大起来,她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比如今天想吃番茄了,明天想要香蕉了。虽然她还不会说,但已经完全能够用肢体动作完成对话。当然我们,也会在她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告诉她这个家里有没有,是否有必要买,即使现在很想吃,我们也应该要先结账。这是对她金钱观和社会规则的启蒙。结账排队,我们和收银员之间的交流时的“你好”、“谢谢”、“再见”又是对她社交力的启蒙。

未来,等孩子再大些,观察力的启蒙、记忆力的培养等等,也都能在逛超市中进行,我也期待着和椒椒更“高阶”地逛超市。都说,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于是绘本、玩具、早教班……人人都怕输在了起跑线。但回过头来看,其实对于孩子的启蒙,最好的途径就是“从玩中学、不要教”,生活就是可以提供这些知识的最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