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2岁, 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作者:母婴那点事 06-07阅读:860次

人的一生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我们虽然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态度呢?

积极的心态对每个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它总是与乐观、自信、成功联系在一起。

1、教会孩子调整心态

转变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多关注好的一面,就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孩子口渴了,看到杯子里剩下半杯水,说:“只有半杯水。”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乐观的看待半杯水,说:“哇,还有半杯水。”

2、激发孩子的动力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通过这些自我激励的话,使他们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终迈向成功。孩子摔倒了,说:“我相信你一定能爬起来的,加油!”孩子就会自己爬起来。一开始,先给孩子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3、拒绝拖拉

有人曾经说过: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而懒惰就是拖拉的开始。拖拉是很多年轻人都有的毛病,甚至孩子也如此。明明今天可以做的事,却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虽然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享受一下慵懒的时光,但是,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最好还是能按时完成。教导孩子就从拒绝懒惰开始,让他们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停止抱怨

从小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停止抱怨。孩子很吵,我们不说“别吵了”,而说“安静一些”;孩子把地板弄脏了,我们不说“看你把地上弄得多脏啊!”,而说“一会你把地板拖干净”让孩子刷牙,我们不说“快刷牙,要不会长蛀牙”,而说“来,给小牙洗洗澡,让它们都白白净净的,可漂亮了”。

5、避免贴上失败的“标签”。

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给孩子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标签”,而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激励与信心。平时多做一些纵向比较,盲目与他人攀比只能挫伤自己的信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断告诉孩子“只要肯努力,就会成功”。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好很多。

总之,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会从中得到很多的乐趣,生活也会过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2

好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起来。良好礼仪,不光让孩子举止得体,还能帮助孩子在以后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中获得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呢?

孩子需要养成的礼仪习惯有很多,包括生活礼仪(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以下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1、用餐礼仪

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

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2、仪容仪表

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弯

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3、交往礼仪

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

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4、公共场所礼仪

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

5、学习礼仪

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家长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为,只有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除了这些礼仪习惯,孩子还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样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有效,家长也会更省心!

3

孩子要成功,一定要学会如何与人合作,这太重要了。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合作是孩子在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可以,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有多么的重要!!!

1、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工作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比如,家里的桌子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来试试,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对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他一起挪动。

2、教孩子接纳他人

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长处,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的加以赞美和接受。

3、教孩子学会分享

例如,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家长要使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权力的剥夺,而是增添乐趣的机会。

4、多参与社会性活动。

家长可引导幼儿参加一些需要协作的活动,如共同搭积木、拼图、踢足球、打篮球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作与合作,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5、独立解决合作冲突

如果在游戏活动中,孩子大多遇到纠纷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告状就是吵闹,

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种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身教重于言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表率。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家长首先要有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