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异常情况大解析, 你家宝宝出现过吗?

作者:新生儿护理 06-16阅读:4442次

刚来到世上的宝宝,由于内外生活环境的不同,常常会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有时会让新妈妈虚惊一场。

1.体温升高

新生儿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但是,哭了以后或者喂食后,体温会升高到37.5℃。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情况,有的宝宝在出生2-5天的时候,体温会莫名其妙地升高到38℃。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暂时性发烧。原因是由于宝宝体内水分不足所致,最好让宝宝喝点奶和水,体温就会恢复正常。另外,大人给宝宝捂得太热也会使宝宝体温升高。

如果宝宝38℃的体温一直不退,或者一直保持在35℃度以下,就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2.出生2-5天体重减轻

由于出生后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出生的2-5天内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减轻体重约6%-9%,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约在生后10天左右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如果这个时候轻率地让宝宝改喝牛奶,体重当然会很快增加,但这需要妈妈认真考虑了。养育宝宝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体重,对宝宝来说,没有比母乳更理想的营养了。

3.大便从暗绿变黑褐色再变成黄色

宝宝出生2天内,大便的颜色会呈现暗绿或者黑褐色,这就是所谓的“胎便”。这是因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吃下了羊水和肠黏膜,出生后就会排出这种黑不溜秋或者发绿的大便。大约5-6天以后,就会变成普通的土黄色。

新生儿的排便情况总是不那么稳定,有时候会拉稀,有时候会有颗粒状的大便排出来,只要宝宝能吃能睡,情绪正常,妈妈就不必担心。

4.小便量少,次数却很多

由于发育不成熟,新生宝宝小便的次数很多,量却很少。大约一个月以后,他们每次小便的量会渐渐增多,次数会慢慢减少。

在不满一个月的时候,有的宝宝的小便竟然会出现红色,“难道是尿血了?”可把妈妈吓坏了。碰到这种情况也不用担心,那是因为宝宝的尿里含有酸盐结晶所致。

5.呼吸不规则,嗓子叽叽发响

通常初生宝宝的呼吸都不那么稳定,有可能出现浅表、不规则呼吸,他主要靠膈肌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并可有短暂的呼吸暂停出生2-3天的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约为20-30次。

有的宝宝呼吸时还会有叽叽的声音,呼吸一次,就叽叽响一次,有时候响,有时候又不响。宝宝出生的第一周,妈妈总会发现许多奇怪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喉头很软,呼吸时喉头的一部分就会变形,变窄的那部分空气通过时就发出了种种声音。只要过一些日子,宝宝柔软的喉头逐渐发育变硬,声音就没有了。经常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可以促进骨骼发育。

6.新生儿乳房泌乳

新生儿乳腺肿大属于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怀孕期间,母亲的孕激素、雌激素、催乳素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促进胎儿乳腺的发育及乳汁的产生。男女新生儿都可能出现,多见于出生后3-5天,触之有鸽蛋或蚕豆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流出。随后,随着来自母体的上述激素逐渐消失,肿胀的状况也会慢慢消退。一般2-3周后就会自行消退。

7.出生两天的女儿就出“牙”

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在牙龈边缘或上腭中线会有一些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隆起,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这是由于当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质变厚形成牙板,为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以便将来能够形成牙齿;当牙胚发育到一个阶段就会破碎断裂并被推到牙床的表面,酷似刚出生的牙齿,俗称“马牙”。

为什么会出现马牙呢?这是由于胚胎时期,口腔内的上皮细胞堆积,以及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板上皮的角化上皮珠残留所形成。宝宝长了马牙一般不会出现什么症状,随着宝宝不断吮奶,马牙会逐渐吸收或脱落,无需处理。

8.初生的女儿来“月经”

部分女婴在出生后5-7天会有少量阴道出血现象或淡红色血样分泌物,临床上称作“假月经”,也有部分女婴阴道会有少量白色分泌物,称为“白带”。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阴道上皮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而增生,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增生的阴道上皮就脱落,随分泌物排出,形成所谓的“白带”。

同样,增生的子宫内膜脱落排出,就会有阴道流血现象。

9.鼻头上的小“皮疹”

许多宝宝刚出生时,在鼻尖及两个鼻翼上可以见到细小的、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结节,略高于皮肤表面,就像粟粒般,医学上称“粟粒疹”。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脂腺堵塞所引起的。有时脸上也会出现,一般在出生后几周内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疗。可以在每天给宝宝洗澡时帮宝宝清洁一下小脸蛋,但是清洗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在宝宝的粟粒疹上抹任何油或药膏。也不要为了让粟粒疹快点消失而挤压,那样可能会留下疤痕。

10.四肢蜷曲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多需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3个月后就会正常。

11.新生宝宝的脐疝

有些新生宝宝的肚脐附近会鼓起一个小小的肿块,这个鼓包摸上去很柔软,轻轻一压可将鼓出的包复位,我们称之为脐疝。这是由于宝宝的腹肌较为脆弱,脐环没有很好地闭合,当宝宝哭泣时使用腹肌,腹腔内压力升高,小肠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十分常见,通常在1年内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宝宝的脐疝持续变大,到2岁还有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要求助医生。

12.头上长“包 ”

有的新生儿,头部可触摸到一个隆起的“包”,用手摸感到柔软,压之有凹陷,这种“包”叫产瘤。产瘤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的头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受到挤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头先通过产道的部位皮下水肿,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几天后会自然消失。产瘤与头颅血肿有区别。新生儿出现头颅血肿者, 有精神欠佳、吃奶少、脱水、黄疸重等现象。

13.新生儿黄疸

几乎90%的足月新生儿在生后3-5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5-7天达高峰,一般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称生理性黄疸。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加快,产生很多胆红素,胆红素要经过肝脏加工处理,但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成熟,胆红素过多就表现为黄疸。还有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表现不同,一定要提高警惕。

14.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是由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受产道骨性突出压迫或因产钳助产牵引损伤所致。血肿部位多在顶部,常为一侧。血肿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血肿边缘较清晰。血肿在数日后可变硬,数周或数月被吸收。小的血肿不需治疗,大的血肿可导致黄疸,需到医院治疗。

15.鞘膜积液

有些男婴的阴囊,出生后一侧或两侧可见肿大,触摸有胀实感,这是因为在婴儿睾丸外面的鞘状突内含有较多液体及鞘状突尚未完全闭合的缘故,这种情况在孩子1岁内完全有愈合的可能。

16.斜颈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头偏向一侧,脸斜向对侧,且下巴有些抬高,这极可能是先天性斜颈,需及早治疗,否则将会影响孩子面部的发育,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先天性斜颈的发病与胎位不正、难产或胸锁乳头肌受到损伤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