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痴迷”现象,否则你会终身遗憾

作者:筱宾育儿笔记 06-25阅读:5510次

早晨打开手机读武志红老师的文章。第一次知道了过渡客体这样一个名词。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客体,而承载母爱的其他客体即是过渡客体。

瞬间我明白了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一种现象。用武志红老师的这句话作解释再正常不过。

儿子从开始会走路后,每天都会抱着一个带有愤怒小鸟花纹的小被子睡觉,即使在白天他也会经常跑进卧室,头埋进被子里嘴里发出唔唔的声音和被子亲热一番。

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痴迷”现象,否则你会终身遗憾

平时还会用两只小手握住被子的角使劲往嘴里塞,每天都会咬几遍。以至于被子都被儿子口水“侵蚀”的硬梆梆,我们用洗衣机洗过,不几天被子又会变的硬梆梆。

这个被子是儿子从出生就开始用的,到现在还一直用,他每天睡觉必须有这个被子,没有这个被子他睡不着。我爸调侃说:“六月的天,也不能少了佳欲的小被被”。

其实这种现象用武志红老师的话讲,小被子就是儿子的过渡客体。小被子是儿子出生后妈妈经常包裹他的一个物件,它承载着母亲和儿子共有的感情,儿子之所以这么“迷恋”这个小被子,其实并不是因为被子多么吸引他,吸引他的是这个被子曾经他和妈妈共有过,它有妈妈的味道。

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痴迷”现象,否则你会终身遗憾

孩子迷恋这些小东西,其实就是想抓住妈妈的味道。

母亲的乳房,喂奶的瓶子这些都可能成为承载母爱的过渡客体,给孩子哺乳时乳房是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用奶瓶喂奶时瓶子成了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儿子的小被子与妈妈共有过,也成了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

如果健康成长的孩子心理是正常的,有一天他会明白原来母爱并不是身边的这些小东西,不是小被被,不是妈妈的乳房,不是喝奶的瓶子,母爱原来是无形无质的。它是看不见的,有了这样领悟的孩子,会放弃对这些小物件的执着与痴迷,心里会豁然开朗。

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痴迷”现象,否则你会终身遗憾

然而如果孩子获得的母爱不够,累积的母爱无法驱赶孩子对这些小物件的执着与痴迷,那么孩子会继续以这些小物件为载体,继续在这些载体上获得更多的缺失的母爱。

健康成长的孩子对自己钟爱的小物件有感情但不痴迷,如果太痴迷只能说明他或者她身上获得的母爱太少。

我担心儿子会不会是缺失母爱?没有安全感?竟然这么痴迷自己的小被被。

我开始回顾武志红老师讲的这些造成母爱缺失的原因,是不是在我们家也在上演。

1、3岁以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就是严重分离)。

儿子不满两岁时有过一次分离,但是每周我们都会回家,最长的也不超过两周。不是严重分离。儿子又跟着奶奶回老家了,看过这一点,我更坚持了每周回家一次的意见。

2、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

这个有待商榷,妈妈拥抱过儿子,但是亲过吗?用手抚摸过儿子的头吗?做过眼神交流吗?我好像没发现过。

武志红老师举了一个受访者的例子,妈妈很疼爱女儿,但是女儿四岁后变成了一个小恶魔,常常失控,激烈的攻击她和丈夫,主要是攻击她。她读了很多育儿的书,,也没有和女儿有严重的分离,她尽可能的用书上的方法与女儿相处,但是却收获到了如此的结果,这让这位母亲很烦恼。武志红老师经过跟这位母亲的仔细聊天,收获到两条重要的信息:

1、她没跟女儿拥抱过;

2、她把从书上学来的东西当成了任务,每天都带着任务来教育女儿。

武志红老师说:如果“给孩子喂水”就只是一个任务,那么,就只有奶瓶这一过渡客体存在,而无形无质的母爱没有传递。

这位母亲明白这两点后,开始跟女儿亲密接触,比如洗澡时会仔细碰触女儿的身体,和她一起玩耍,结果女儿会央求妈妈多陪她玩会。

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痴迷”现象,否则你会终身遗憾

这时,洗澡这件事成了母爱传递的过渡客体。母亲的这种有心行为,逐步解决了女儿的暴力倾向。

那么,我儿子对小被被这个过渡载体是不是达到某种痴迷程度呢?幸亏我及时向请教了老师。

老师也举了一个例子,她有个访者八岁了,痴迷一双破拖鞋,却被妈妈当垃圾给仍了,八岁的小男孩哭了一大场,某种意义上拖鞋就是陪伴他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是一中精神过渡客体,而妈妈的无知,破坏了这种和谐。导致小男孩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我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不干涉儿子的感受,理解他的行为。做法是对的。

我现在不应该关注儿子现在是不是痴迷小被被,关键是我和妻子下一步最应该做的是,及时给予儿子更多的爱,满足心灵的空虚,就能解决对过渡载体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