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行为对胎儿的伤害很大, 尤其是第三种, 孕妈们不要这样做了!

作者:父母在线 06-29阅读:2751次

1、孕妈身体不健康

危害:假如准妈咪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可能会造成胎儿异常,甚至死亡的高危险。即使母亲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熬夜、不运动、过度劳累等,这些其实宝宝也是能感觉到的哦。当准妈妈生病的时候,应该积极就医,以便及时控制病情,稳定母亲的身体状况,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危害。孕妈切忌为了不吃药而讳疾忌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当坏情绪反复出现的时候,如果孕妈妈任由坏情绪发展,那么胎儿有可能被殃及,会出现生长发育受限、流产、早产以及出生后“难养”等问题。儿保专家医生认为,孕妇的不良情绪会传染给胎儿。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忧虑、焦躁、心情不好,那么宝宝小时候多半会很“难养”,不乖巧、容 易哭闹,长大了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孕妈精神不健康

危害:怀孕期间,准妈咪难免会因为担心胎儿健康、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等原因,造成自己情绪不佳,严重者会导致郁抑症。如果母亲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精神不佳等状态可能会使胎儿生长迟滞。宝宝出生后容易脾气暴躁、易怒、常哭泣等症状!怀孕期间,准妈咪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家人们更应该给准妈咪更多的体贴和关爱,让准妈咪感受到被爱的氛围。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妈咪更要细心关照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应就医与精神科医师讨论散解的方式,使危害降至最低。

妇女怀孕期间的精神压力可导致婴儿的先天缺陷,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经历了“重大变故”的妇女产下的婴儿患有腭裂、兔唇、听力缺陷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婴儿。

3、强烈撞击

危害:强烈的撞击,容易导致准妈咪发生早产、破水、胎盘早期剥离、子宫破裂等种种危险。即使撞击力道还不至太过严重,但腹中宝宝对于突如其来的撞击感受,往往也会产生惊吓反应。怀孕之后最好不骑车、走路应穿止滑的鞋子、如果感觉反应变差时,也最好不要开车、上下楼梯要留意脚步、预防地板湿滑等,以减少伤害胎儿的意外发生。过度劳累或长途奔波的旅行,不但无法放松身心,反而可能造成胎儿早产的危险。愉快的旅行有助于宝宝胎教,但如果过了头,变成一种负担就不适合了。但是胎儿在子宫内是有羊膜囊以及羊水等保护的,一般来说,轻微的撞击对胎儿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且羊水也有缓冲撞击导致的孕妇不适感。

4、噪音环境

危害:胎儿6个月大时,已经听得到外界的声音,如果生活中噪音,易导致出身的婴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灵敏度。噪音也会使孕妈咪本身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影响睡眠,母亲没有办法好好休息,胎儿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了。怀孕期间,准妈咪除了要保证睡眠充足之外,还必须保证生活环境的良好。假如准妈咪居住的环境比较嘈杂,可以到娘家或者其他郊区亲戚家居住,离开噪音的环境,并多多聆听一些轻快、悦耳的音乐,让胎儿健康发育。

宝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反感噪声的干扰。强烈的噪音对胎宝宝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可能对胎儿的听觉发育产生不良后果。此外,长期受噪音影响会使孕妈妈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而胎儿内耳如果长期受到高强噪声刺激,会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严重时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有研究表明,长期处在噪音的环境下,宝宝将来的性格可能会比较烦躁。

5、孕妈营养不良

危害:一旦孕妇营养不良或过度减肥,就可能造成宝宝营养吸收的不足,而导致发育障碍、智力受损等问题。有些孕妇过度挑食,也可能会使胎儿缺乏某些营养素,例如怀孕初期严重叶酸摄取不足,可能造成胎儿神经管的发育缺陷。如果孕妇偏好某种食物,宝宝出生后也容易偏食。每个准妈妈都应该保持均衡饮食的习惯,切勿随便减肥,多吃青菜水果,摄取足量的维生素、钙质、叶酸等营养,坚持每天一杯牛奶,以防胎儿不健康。

营养不良对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有极大的危害,患儿表现为出生后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和智力低下。这种婴儿体质虚弱、语言能力较差、说话时间延迟,不可避免地对婴幼儿的智能和其它方面的发育产生极大的危害。

6、孕妈被感染

危害:很多孕妈在怀孕以前,往往会在家中饲养宠物。而怀孕之后为了消遣时光,不少孕妈会坚持饲养宠物。殊不知,在这些亲密的接触中,孕妈已经被感染了。如猫咪的粪便中便有一种会传染的“弓形虫”,若孕妇受弓形虫感染,易导致胎儿畸形、脑部发育迟缓等。准妈咪在怀孕期间不要饲养各种宠物,或者暂且先送给他人暂养。当然准妈咪也可以继续饲养爱宠,但应该将清洁工作交给家人,家人在生活中也需注意双手的清洁,避免其他途径的感染。

例如:孕妇患尿路感染,尤其是患肾盂肾炎后,多数病人出现畏寒、高热、腰痛和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患者仅表现腰酸不适而无其他症状,常被人忽视。患尿路感染不仅会损害孕妇健康,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而且由于高热及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易损害胎儿,引起流产、早产。高热还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出现障碍,出现无脑儿、先天性耳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