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家庭教育》征文优秀作品展播(三)

作者:合肥一中 05-03阅读:5551次

作者:合肥一中高二21班:陈月华家长 陈普文

2015年七月份,我的孩子通过特长生、中考等诸多考试,顺利进入梦寐已久的百年名校——合肥一中就读。入校以后,蓦然才发现,原来高中生活如此多彩,原来求学之路如此艰难,原来成绩取得如此不易,原来周边学霸如此众多。到现在近一年半下来,总体感觉是:学霸云集,师资雄厚,管理有方,特色明显、底蕴深厚。现就个人家庭教育方面汇报如下:

一、好习惯,受用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互通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应从小抓起,小时候从细节抓起,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就逐步放手,抓大放小,适当提醒,态度明确。比如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我不主张孩子睡懒觉,晚上也不能开夜车太晚,尊重自然规律,按正常的饭点吃三餐,在该学习的时间点正常学习,午间可以适当休息一下,让孩子长年如一日,保持自己一贯的学习节奏,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再比如当天的任务尽量当天完成,上高中以后,知识难度和强度都很大,如果今天要干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又会有新的任务,明天可能完不成,或者赶作业要开夜车,这样就会更被动,这些道理孩子都懂,贵在坚持,家长应适当、适时、有效督促。

合肥一中《家庭教育》征文优秀作品展播(三)

二、端态度,激发动力。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学生应该始终坚持的品质。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低谷时不弃,在高潮时不骄;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学习使人谦虚、自信,而良好的学习态度,又会使人走向谦虚、自信。狂妄的人,多半一知半解;自卑的人,多半似是而非;谦虚的人,多半学富五车;自信的人,多半泾渭分明。相比较初中,高中的学习更自主,难度和强度也更大,那么态度是关键,我认为家长应该少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多讲一些微观、具体的事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在历炼中成长,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效果可能更佳。比如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观看一些励志的演讲视频,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分享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等等。

三、探方法,优化前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方法就是“利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顺利、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内容更多,难度和强度更大,这对于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停留在苦学、勤学的水平上,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层面。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自身的认知和提炼、感悟能力的限制,往往需要和家长共同去探索、分析、判断如何去学习。学习主要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练习、考试、错题、归纳、总结、反思等等环节,家长应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人习惯,针对各个环节共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细化分解,落到实处,从而明确思路、优化方法、稳步向前。

四、勤沟通,了解孩子。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能够更好的来帮助孩子,孩子也能通过沟通来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达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睦相处,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本身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大也需要释放,经受挫折的痛苦更需要排解,我在孩子晚上下自习到家或者周末晚饭以后,会跟孩子进行很随意的沟通交流,或者指出孩子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或者就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交流看法,或者就当前的一个热点新闻表达各自的观点,而在一些关键时点的交流,我总是先撰写提纲,理想思考,做些准备,找些素材,力求交流顺畅、有效、简洁。通过这些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动向,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传递我的理念、想法,锻炼孩子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让孩子不断修正,自觉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步入良性循环,同时又能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至于让孩子反感、逆反。

五、多请教,学习长处。在一中,可以说是高手如云,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一名家长都有成功之处,每一位老师都满腹经纶。作为家长,要虚心向别的家长或者老师、孩子学习,我经常通过QQ群、微信、电话等等方式,了解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向身边的优秀家长面对面讨教,针对孩子现实表现和存在问题请教各位老师,跟一些已经上大学的优秀孩子进行交流,然后加以消化、提炼、整理,再跟自己孩子交流,理想分析自身的短板,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解决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六、常陪伴,共同成长。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高中的孩子学习很辛苦,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多付出心血,搞好后勤保障,尽量抽时间给孩子做一做可口的饭菜,提醒孩子勤换衣服,叮嘱孩子早些休息,陪伴孩子一起吃饭,接送孩子一起上下学,让孩子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在幸福中顺利成长。家长在陪伴过程中,也会感悟颇多,能体会孩子成长中的青春和活力,会分享孩子学习中的收获和艰难,多一些鼓励和包容,少一些批评和责骂,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成功中共享快乐,在失败中反思提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