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是兴趣在先,还是能力在先?这个爱游泳的姑娘给出了答案

作者:互联网 11-28阅读:2391次

孩子学习是兴趣在先,还是能力在先?这个爱游泳的姑娘给出了答案

我有位朋友住在纽约郊外,我称她为左妈妈,她养育了3个女儿,个个品学兼优。她告诉我,有阵子在她们家的饭桌上最“流行”的话题是:孩子学习到底是兴趣在先,还是能力在先?英文原话是这样的:“You are good at it, then you areinterested in it”还是“you are interested in it, then you are good at it”。也就是说,孩子是因为喜欢上做某件事,所以才学得好,还是因为能干某件事,所以才对它抱有兴趣。这好像是个无解的题目,却与孩子的软实力培养息息相关。

6年前,左妈妈的三女儿刚过10岁,就已得过美国奥林匹克少年组游泳赛冠军了。要知道美国孩子的游泳实力是很强的,一个黄种女孩要拼到冠军得需要什么样的体能和技术啊!我很好奇左妈妈是如何发现孩子这个天赋的。

左妈妈的回答轻描淡写:“小女儿5岁时我送她去参加体育夏令营,那时她不会游泳,可到了夏天结束时,老师告诉我说:‘你家孩子为我们游泳小组拿了很多奖,她有游泳的天赋。’从此,孩子开始对游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之后,小姑娘从无懈怠过游泳,更无拖累过学业。这似乎印证了能力在先、兴趣紧随的理论。但无论小姑娘的游泳天赋有多高,训练的长时间和高强度都是无法绕过的。这会不会影响学业呢?左妈妈胸有成竹,因为她已经把两个大女儿送进了孩子们心仪的大学,她非常明白当孩子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孩子“与众不同的特长或亮点”就会成为其软实力发挥出大作用。

其实,大学看重的不仅是一项特长,更是在这项特长背后孩子奉献出来的时间、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个可以同时把学业学到优良,再把自己的兴趣转化成特长的孩子,就是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并能坚守理想的人。这就是为何有特长的孩子各个学校都会更多关注他们,在硬实力相等甚至稍弱时, 他们仍然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机会。

孩子学习是兴趣在先,还是能力在先?这个爱游泳的姑娘给出了答案

有一次,小姑娘想去马里兰州参加一个全国性游泳比赛,可是从她纽约的家开车去比赛地需要6个小时,左妈妈实在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也怕占用太多上学的时间。小姑娘看出妈妈的意思,没多说什么,悄悄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左妈妈的好朋友来找她,说:“很奇怪,你女儿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告诉了我很多关于这次游泳比赛的信息,还强调了对她的重要性,最后她还问我她是否应该去参加这个比赛。”

敏锐的左妈妈立即向朋友讨来了女儿的信,读完之后深深地被女儿的真情所打动,她明白其实这是女儿写给妈妈的求情信,只不过她聪明地让妈妈的朋友当了一次重要的“说客”,来转交请求罢了。这个颇有点儿深思熟虑的举动让左妈妈相信,女儿对自己的爱好既执着,又有担当。对这个有兴趣和专长追求的孩子,妈妈别无选择,只能“赴汤蹈火”了。

于是,左妈妈下定决心,载着女儿上路了。平时女儿坐车时间长了会晕车,可是这次她一直陪着妈妈说笑,聊天没个完。最后妈妈不忍心了,对女儿说:“妈妈知道你很累了,睡一会儿吧,明天还要比赛呢。”可女儿仍旧不弃不舍地坚持陪妈妈一路颠簸一路说笑。

果然,第二天女儿荣获冠军,妈妈知道除了女儿的确实力超群之外,还得功归于心中的那份坚守和不妥协。赛后她告诉妈妈,其实坐6个小时车坐得屁股直痛,但想到妈妈的劳顿和辛苦,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取得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孩子不仅理解自己要什么,还能理解妈妈的苦恼与担心,除了采用迂回作战的方法“搞定”妈妈,还有一份感恩的心。我猜,左妈妈一家对“兴趣在先,还是能力在先”的话题讨论可能仍在继续,但其实人生在不同阶段看待这个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可能都会不同,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一定会有标准答案。但无论答案是什么,左妈妈坚持奉行着一个原则:让女儿们忠于自己的灵性,勇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妈妈不为她们做主,也不把学业当作唯一的指标,她让女儿们自由自在地发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所长和所爱,自然地把她们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平衡地结合在了一起。

内容选自著名音乐家谭盾夫人、中西合璧亲子专家妈咪JANE·黄静洁女士新著《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刊发。

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赠精美手账) ¥31.1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