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勇气,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脆弱?

作者:青芽儿 05-10阅读:2619次

近年来,哪个孩子因为考试考得不好,被父母叨叨了几句就离家出走,哪个孩子又因为被老师在课堂上说了几句就直接跳楼等诸如此类的新闻层出不穷。

在为这些孩子的悲剧行为感到惋叹唏嘘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在感慨: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呢?为了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鸡毛小事,就义无反顾地放掉一切,这是为什么呀?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压力,关键是要懂得好好处理和消化这一切。

想想我们自己就好了,每天早早赶去上班,只是因为堵车迟到了一小会,最后还是被刚好心情不怎么好的领导发泄了几句;拼了几天几夜,自己努力完成,满心欢喜交上去的工作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同;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很尽力地在教育孩子了,但是现在看着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家里老人也在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看不惯,处处跟你唱反调,拆你的台……

碰到这些不如意的情景时,我们的第一感觉都会是很愤怒,很沮丧,很想找个地方彻底地爆发一下。

但你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式绝对不是爆发,小小的发泄可能让你感觉没那么糟糕,就是要把握好发泄的度。发泄完了,冷静下来后,事情该怎么解决还是怎么解决,内心强大,说的就是这回事。

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被领导骂了你再一句还两句地骂回去,工作得不到认同你就二话不说辞职走人,孩子不听话就更加严厉地对待他,跟家里唱反调的老人撕破脸皮,激烈地开战。

那么,原本还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将会在你一时之气的推动下变得无法挽救。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就算是我们大人,遇到很多糟心烦恼的事也会很容易就被负面情绪牢牢困住,任由这些情绪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做出极具破坏性的事情来,更何况是心智、性情都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呢!

然而,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中,却存在很多不利于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做法。

比如说太宠溺孩子,父母坚信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不正确的事,也要耐心温柔地回应他,这样孩子才会快乐和自信。

但这种太过坚定的爱,往往会失去应有的原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误心态,等他离开你们的庇护来到学校遇到挫折时,就会很难接受和平衡这样的心理落差,想方设法地逃避,不愿去学校。

谁都会有负面的情绪,但只要小小地发泄一下,慢慢就会缓解过来,不再让自己钻进牛角尖里。然而,有些父母却不懂得对孩子也这样做。

他们看不得孩子哭,看不得孩子闹,孩子的东西被别人抢了,正在那儿伤心委屈哭着呢,大人刚开始还会劝他“别哭了,不就是一个玩具吗,我再给你买一个,为个玩具哭哭啼啼的像啥样!”后来见孩子还是一副悲伤过不去的样,一大波斥责便来了,“烦死了,你这没出息的”,“再哭,再哭我就打你了”。

还有很多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孩子,而是把他当成可以给自己争光长脸,向别人炫耀吹嘘的工具。对孩子需要的关注和疼爱却不怎么搭理,跟他聊天聊得最多的也是“这次成绩排到第几啊?”、“我把希望都放到你身上了,一定要给我争口气知不知道?”

孩子明白只要他考了好成绩,父母就一定会夸他,他拼命地想要取得好成绩,但越想压力就越大,越是什么都做不好。

一旦失败,他就会把事看得特别大,觉得没脸见父母,冲动起来就会去做些偏激的事来惩罚自己,好让重重压在心上的愧疚感减少一些。

当他背着你的理想艰难前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目标,而后者正是能够支撑他排除阻挠,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最为必要的条件。

一个人对未来事物的需要就是理想,对特别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坚信不移就是信念。所以理想和信念都来自需要。

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人,对自己的奋斗目标充满希望,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在逆境前面就不会绝望,而能坚强地挺起来,继续奋斗。

只有那些无理想和信念的人才会在逆境面前萎靡不振,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弱。

将孩子应该承受的成长小挫折“还”给他

经历挫折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些咿咿呀呀开始随心所欲探索世界的孩童,必须通过这一重要的挫折体验,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无所不能的,有很多人和事并不在他能掌控的范围之内。他能做的,就是积极努力地让自己学会适应这些不如意的事。

孩子小小世界里会遇到的自然挫折并不少:

从小到大陪伴他的,也是他最喜爱的某个玩具有一天突然坏了;他长大了,要开始离开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里,跟好多不熟悉的人待一起了;在幼儿园里,他想要加入小朋友们的游戏,结果被无情地拒绝了。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好多,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小孩儿遭受这么多委屈和痛苦,做父母的心里肯定免不了心疼。但这是他必须经受的不是吗?你现在能事事帮他挡在前,等他长大后没钱买房,没能力找工作的时候,又该由谁来替他扛呢?

所以,我们不能欺骗孩子,让他时刻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要让他知道困难和挫折也是生活中凄美沉淀的一部分,要耐心地跟他讲说事实:

“我知道你失去了最喜爱的玩具,心里很难受。但它坏了就是坏了,我们也没办法”

“你刚开始去幼儿园,伤心难过是很正常的,妈妈也舍不得你,但我相信你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里的”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一定同意自己做什么,但你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勇敢的,妈妈爱你”。

跟孩子讲说事实,这是你可以做的,帮孩子认清现实的最好办法。

讲到这里,我还想补充一点,父母认真地将孩子生活里的自然挫折交还给他,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足够,不要将这些自然挫折一并替孩子挡下,另外又去想着办法对孩子进行什么挫折教育。

毫无条件地信任和接纳孩子

生活中有挫折,有挑战,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也是父母需要告诉孩子的一个事实。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充满爱和信任地站在孩子身后,在他被现实狠狠打击或想要放弃的时候,用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你虽然不能替他承受痛苦,但是如果他想要,你随时都能献上你温暖的怀抱,还有全神贯注不去评判的倾听。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太替孩子操劳担心,孩子一有什么事,他们就焦急地站到前面,干净利索地帮着摆平。实在不好替代时,便退到孩子的耳边不停地跟他说着自己的忧虑,事无巨细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千万不要将事情搞砸。

尽管大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但你的这些举动确实说明了,你是不信任孩子的,你不相信他能把事情处理好,不然你也不会说那么多的不是吗?孩子也不傻,他能感受到你对他没信心,更怕最后被你说中——他失败了,以后你对他抱有的希望就更少了。而这也是他绝对承受不了的。

所以下次当孩子要去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时,不说那么多,就说一句:“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就算最后咱们没有成功,你也是我最爱的小宝贝。”

帮孩子找到发泄负面情绪的出口

孩子跟大人一样,遇到“自己的玩具被人抢”这种不公平的事,也会伤心委屈地想要用哭的方式来发泄一下;当他“想要再玩一会”的要求被你坚决拒绝时,他也会很不开心,坐在地上大声哭闹发脾气。

这些都是孩子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正常的情绪发泄,父母应当允许,不能为了自己忍受不了孩子的哭和闹,就张牙舞爪地要他立马停止。孩子倾倒负面情绪的出口被“堵死”,情感垃圾清理不出去,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下降。

人的内心就好比是一个大容器,里面装满了生活经历产生的情感垃圾,这些垃圾只有通过一个出口及时释放出去,才不会继续累积,直到压倒心理承受的阈值,使得人无法继续承受。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孩子胡乱发泄情绪,那些一生气就打人、摔东西的发泄方式是一定不被允许的,父母要试着引导孩子正确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拍打枕头、到外面跑跑步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慌张不乱阵脚,专注冷静地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积极付诸实际行动中,以此传达给孩子正确面对压力的方式。即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行动,去解决。

在做着这些应对的行动的时候,人们因为压力事件产生的焦虑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行动也让人的精神变得活跃,从之前的萎靡不振慢慢走了出来。

总之,父母要全心全意地信任和爱孩子,不要将你的那份压力也传递给他,同时允许他好好发泄自己心里存在的不好的情绪,教会他理智处理事情的态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太差。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青芽儿”关注 。有任何关于育儿的问题,还可跟主页菌畅所欲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