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潜伏的天才

作者:二胎妈妈圈 02-10阅读:1757次

川哥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中游偏上。二年级时孩子的成绩还在下游,一年级则基本在神游。面对如此巨大的进步,我打算让他过一个轻松自在的寒假。比如语数,减少机械式作业,买给孩子各种课外书,让他自由阅读;比如钢琴,减少照本宣科的练习,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兴趣,弹奏自己喜欢的曲目。

川哥每天先看一会儿课外书,然后就自由自在的漫弹钢琴,从动画片的主题曲,到车载播放器里的世界名曲,在没琴谱,无人教的情况下,川哥居然都能弹出个八九不离十,包括左手和弦。很多曲子远远超过了他平时练习作业的难度,对此我有点好奇。

周末我带他找了一个经验较为丰富的声乐老师做了个测试,老师的结论是:“这两只耳朵很难得,在音感方面有天赋。”

回想川哥的成长之路,“天赋”俩字离我们太远。孩子从小语言能力发育迟缓,逻辑思维也比较混乱,而现代学校教育重点考察的正是“语言智能”(语文)和“数理智能”(数学)(这两项智能的确很重要)。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普通学科上没有优势。好在孩子兴趣爱好广泛,音乐美术都很喜欢。我们便试图发掘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一些天赋,而现实总是很骨感。孩子喜欢画画,但不喜欢涂色;孩子喜欢钢琴,但弹奏能力很一般。但既然孩子喜欢,我们仍然坚持带领孩子去做,就算为了丰富生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坚持”带来了一些曙光。孩子虽然不爱涂色,但偏爱幽默搞笑的漫画风格,8岁时画过的一副恐龙连环画,被某杂志社选中了;孩子钢琴虽然弹得一般,但一直兴趣浓厚,为了自学喜欢的曲子,慢慢练出了敏感的耳朵。

身边也不断有人点赞川哥,夸他是天才,又让我写文章介绍一下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

首先,对于天才或天赋,有“绝对”或“相对”之分。绝对天才,必须是对全人类有贡献或影响力的人,那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而相对“天赋”,则是跟自身其它能力相比,相对显著的优势能力。而这种优势放到外面的群体中去比较,可能只是比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而已。

但是,我们仍不妨从挖掘孩子的“相对天赋”开始,再渐进地打造“绝对优势”。

体验观察

孩子的天赋就像一颗潜藏的火种,刚开始荧光微弱,忽隐忽现。家长需要拿着放大镜才能把它找到。然后再提供足够的燃料,这颗小火种才能熊熊燃烧。

这个发掘过程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观察,二是体验。

有些智能是可以自然观察到的,比如语言智能。有一些则需要提供体验环境,比如音乐艺术方面的智能。一个从没有触碰过钢琴的孩子,你不可能知道孩子是不是适合弹钢琴。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环境。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拥有兴趣和热情。

除了主观热情,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考察因素,即,客观条件。包括孩子的身体条件和家庭的成长环境、经济条件。"客观条件"决定了孩子的某项能力可以到达的上限,以及能走多远。

在此,我们用一个矩阵图来说明热情和条件对孩子才艺智能发展的影响。

第(1)象限。孩子对某一项才艺感兴趣,热情高,同时又具备比较好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毫无疑问,这就是培养的重点。

第(2)象限。孩子对某件事兴趣高,但是条件有限,又该如何抉择呢?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小时候对弹钢琴有兴趣,上了一两次课,老师认为孩子手指短,不适合弹钢琴。家长孩子都很灰心,就此放弃,等孩子成年之后,却深深的为当年没能学弹钢琴而遗憾。

当热情高,条件差时,家长需要谨慎的做选择题。因为热情高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我曾在某个晚会上看见一个独臂的残疾人,仅用一只右手也能弹出流畅优美的钢琴曲。

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家长可以换一种更经济可行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简单掐灭孩子的热情。

第(4)象限。条件好,热情低。身边也有一位朋友,妈妈从小学钢琴,家里也一直有钢琴,但是孩子从出生到现在6岁多,对钢琴没有丝毫的热情。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一根筋的强逼——"我挖好了一个坑,你就必须长成这样的萝卜!"

热情与喜好,有时候真是基因自带的。就好比不喜欢吃苦瓜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去吃苦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健康,因为世界还有更多丰富美好的食物,

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认知和兴趣也可能有所变化,所以家长可以温和引导,继续观察。

第(3)象限。既无条件也无兴趣。还是拿学钢琴举例,如果孩子对钢琴本身没有兴趣,家庭经济条件也负担不起长期培养孩子学琴,那么劝你不要去盲目跟风,也逼孩子学钢琴。

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孩子的成长,"热情"与"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建议第三象限的项目暂时搁置,等到条件成熟,可以随时重启。

细分领域

虽然我们在培养孩子某一项才艺时,不需要带着很强的功利心,但如果能把孩子的兴趣天赋跟未来的职业结合起来,无疑是莫大的幸运。

很多情况下,我们通过“体验观察”,已经发掘出孩子的相对优势,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却发现孩子表现平平,依旧没能显现出“绝对优势”。

接下去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考虑将孩子的能力,进一步细分。首先,大家可以通过职业分类来拓展一下思维。

如果你发觉孩子有运动天赋,而运动又对应着若干个项目。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例,运动类型可以分成28项: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垒球、篮球、足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体操……等等等。当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就可以聚焦到某一个具体项目去专注练习。

如果孩子的音乐智能相对突出,那么,我们进一步细分出:乐器演奏、作曲、指挥、歌唱,等等。也许孩子在其中某个细项深入专研,绝对优势会更加突出。

很多孩子语言智能非常突出,但语文成绩却一般。不要因此否定孩子,也许你的孩子的特长是善于语言的表现,会是一个演讲天才。比如火爆一时的央视节目《朗读者》,里面的很多嘉宾,可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的人。

再说到我家川哥,他从小对音乐非常敏感,然而,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一直较差,在钢琴弹奏水平上提升很慢。那么孩子也可能往音乐创作方向发展。

智能交叉

除了领域细分,我们还可以类比职场领域的跨界发展,培养孩子的“交叉智能”,往往更容易出奇制胜。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得出: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八种智能,即:数理逻辑、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省智能、人际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如果你通过对孩子一段时间的培养,发现孩子在八项智能方面,优势都不够突出。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智能交叉的点。

我们来以常见的三项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来举例。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示意图。

音乐智能跟运动智能交叉时,孩子可能非常适合舞蹈。

当运动智能跟语言智能交叉时,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解说员。

当孩子的音乐只能跟语言智能都"比较好"时,孩子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作曲家。

某位靠讲段子而走红的青年歌手,也属于"语言智能"跟"音乐智能"叠加至胜。

如果我们把这八项智能,都做成一个类似的矩阵,那么孩子未来的培养的方向,可远远不止八项。

我之前一直在技术单位工作,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单位的老总或者老板,通常并不是技术最强的,但是从技术到商务,再到管理,综合起来能力还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表现平平(均衡),这样的孩子也可能适合做管理者。

天才的秘密

几千年前的伟大诗人李白就曾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是潜伏的小天才,只是这个天才被发掘的过程,有时候相当漫长,在此期间需要师长持续不断的观察引导和正面激励。

上世纪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他们从学校各个班级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列进“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罗森塔尔实验揭示了这样的原理:信任、赏识、和正面的期许,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智力发育。

那么,当你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并且像对待天才一样给与孩子更多关注、辅导、体谅和鼓励时,孩子真的就会加速像天才靠拢。

(ps.公众号后台不方便咨询,要聊孩子可加我微信yihanruyi)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