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经验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作者:中幼网 02-20阅读:3209次

春节回家,很多年轻人最怕的就是被逼婚、被相亲,我的朋友艳也是如此,她今年28岁,在家乡那个小县城里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从她24岁开始,每年春节回家,都要被各种亲戚介绍对象,并预拉着她去相亲,每次她都要与他们绞尽脑汁斗智斗勇,先是说自己年龄还小;后来又说自己有男朋友,正在谈着;最后只能避免与他们见面。今年刚回家,母亲就开始唠叨:“你都这么大年龄了,介绍那么多,一个不去看,简直就是浪费资源。相亲有什么不好?我跟你爸爸就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现在不是过得挺好的吗?”

艳确实不喜欢相亲,她一直想能够自己谈一个心怡的男朋友,虽然谈过两次都没成功,但她心里总有一种声音告诉她:自己一定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

中国父母喜欢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迫使孩子放弃心中自我成长的动力,这些强加的所谓经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觉得大鱼大肉有营养,就硬往孩子嘴里塞,哪怕孩子已经吃得往外吐;自己觉得学小提琴最能培养出音乐修养,就不管孩子其实一直喜欢学唱歌;自己觉得学医最有用,就不管孩子明明喜欢学建筑。

我还有一位朋友,他的孩子很喜欢播音主持专业,文化课成绩也很厉害,孩子想找人辅导一下专业,考中国传媒大学,把这个想法跟老师说了,老师却说,你的文化课这么好,报考播音主持太可惜了,你的目标应该是国内顶尖大学,不要考虑什么传媒大学。后来,朋友的孩子确实考上了国内顶尖大学,但也从此放弃了播音主持的梦想。

每一个成人,无论他(她)的人生是否成功,但在教育孩子时都喜欢好为人师,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是对的,毫不考虑孩子自身的感受,用外在的强加压抑了孩子心中的声音,这使得很多孩子活不出真实的自我,走的都是别人“指引”的路,人生的痛苦也就此开始了。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大学生法罕,父亲坚持让他做工程师,而他从小就痴迷于动物摄影,父亲认为他的这个爱好是无用的,既不能得名也不能得利,一个出色的工程师才是世俗认为的成功人士的形象。

法罕听从了同学兰彻的鼓励,勇敢地和父亲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爸,我做了摄影师会怎样呢?拿的钱少,住小点的房子,开小点的车,但我快乐,我会非常快乐!……以前我什么都听您的,就这么一次,就让我听着我的心吧!"

法罕的父亲最终被说服,他说:“去过你的生活吧,儿子。”并从金钱和物质上全力支持儿子追求自己的爱好。

孩子不是成人的傀儡,他们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盲从成人去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路。这样当他们回顾自己的人生时,才不会因遗憾而痛苦。

============================

此文由中幼网作者飞飞老师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