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自己能看俩小时书,我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星宝乐园 03-13阅读:627次

上上周末连续两天带娃逛公园、去大自然,没少走,回来后孕妇本人体力不支了,嘱咐老公看会儿孩子,我进房间眯一会儿,没太睡实。

躺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吧,感觉外面怎么没啥动静呢,我以为是领孩子下楼了、或是她睡着了,结果都不是,在这个有她书墙的小房间看到了小叶子:哇,正在看书!

赶紧把头缩回来,哈哈,可别被她发现,让我再歇会吧:)

问老公,他说已经看了1个小时了,我们没打扰,又过了一个小时,竟然还没出来,啊,还在看??3岁的孩子,能自己看书俩小时了?!

第二天,她又是自己看了1小时。

小叶子这节奏,未必就是常态,而且我也绝不是想鼓励孩子都自己读书,在这个阶段,亲子共读一定是第一位的。

我只是感慨,3岁孩子能爱看书、坐得住是件好事,也有点窃喜在我累的时候,孩子能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解放我。没想到发朋友圈后,很多妈妈私信问,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也能连续看书这么久……

NONONO……我从来没有刻意想训练她自己看书。

回想在这之前,小叶子已经能自己看书连续半个小时左右,再往前,是10分钟、20分钟的。

她一般去书店也能坐得住,去年暑假跟我回哈尔滨,带她去了几次果戈里书店,有天挺好笑的,我们中午吃春饼,小叶子先吃完了,我爸说,“姥爷带你出去溜达溜达”,结果小叶子竟然记得往左边走不远就是这个书店,领着姥爷去看绘本了

如果让我回忆她是怎么做到的、我是怎么“培养”的,我只能想到一点:让孩子本身对书有兴趣。

怎么才有兴趣呢?这当中肯定有小时候就开始的亲子共读习惯,一些绘声绘色的美妙时光和引导,可我也不算是个亲子阅读达人,我想,可能她这么喜欢书、能坐得住,是因为这一点吧:我很喜欢看书。

家里快递不少,我收的最多的就是书:我的书、小叶子的书,她推开我书房的门,睡前跑到我们床上,目睹最多的画面都是:我在看书。

这张是叶子爸爸春节期间随手拍的,那天我正在沙发上靠着U型枕看着,玩玩具的小叶子,也拿了本自己的书爬上来:

我们的行为模式、兴趣爱好,或多或少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最近上《奇葩大会》时,就分享了自己小时候母亲给他买书的经历:

而爱看书的俞敏洪自己,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无意识的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影响了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往前追溯,我在想,我是怎么喜欢上看书的呢?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在我面前看报、看书,我对文字产生了偏好,间接地影响了我之后学新闻、做记者。

我对八卦、肥皂剧也很感兴趣,大概是因为我妈喜欢,而且很容易看着看着就被煽情到掉眼泪。

在小叶子身上,一些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她受爸爸和爷爷奶奶影响,特别喜欢小动物,不但愿意去动物园,小区里的猫啊、狗啊、地上的毛毛虫啊、蚂蚁啊,她也看得津津有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她和奶奶上回超级从容地捡回了这个东东……

老公说,他小时候住平房,养过一只大黄狗,对动物天生有种好感。

而我的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任何时候,只要有猫啊、狗啊的动物突然从我眼前冒出来,比如一开电梯、脚底嗖一下闪过,我的本能反应,都会是吓一跳那种。

这点也是随我妈,小时候经常去姥姥家,住6楼,怎么那么巧,5楼和7楼都养了大狼狗,我妈怕,影响着我也怕,有次5楼又遇到狼狗冲她嗷嗷叫,特别凶,我妈被逼到面对墙角不敢回头,等邻居出来救援,才惊慌离开……

如果孩子是一张白纸,白纸的质地、厚度写着我们的DNA,但上面被刻画了什么,孩子更容易对什么喜欢、好奇、对什么反感、排斥,更多的,是后天的塑造。

韩国做过这样一个“视崖”实验:

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即将通过一个视觉效果是悬崖的凹面,有的忐忑不敢向前,有的则欢欢乐乐地往前爬,而这不同的差别,竟然仅仅是:在他们对面的妈妈们的表情和状态。

我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啊!

我想起小区有个还不到2岁的男孩,走路不稳,但所到之处,家长都很谨慎,怕自己孩子被他伤了。

小叶子也遇到过,在草坪上玩得好好的,这孩子一会儿直接扑过来,一会儿上来抢小叶子手里的玩具,一会儿又在地上抓一把枯草,扬别的小朋友一身……

大家都在说这孩子怎么淘气怎么熊,我却格外关注,他的家长会有什么反应:

想必是他的奶奶或姥姥吧,每当这孩子“捣蛋”,老人家倒是会上前阻止孩子,可每一次,嘴上是“不行啊,打你啊!”脸上却是笑嘻嘻的。

她未真正给孩子示范过,到底怎么样做才是对的,到底界限是什么,这也难怪,孩子总是yesterday once more了……

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并不是偶然;我们还可以成为谁,取决于我们能以谁为榜样,能看到怎样的世界、遇到怎样的人。

对于孩子来说,ta的前半生,ta每天都会反反复复照的镜子,就是父母。

“Our Values define us.”

如果这世上有最简单、最淳朴的育儿真理,那就是:做好自己吧。

我们是谁,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慢成长”

作者:吉吉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已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