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变成唠叨的妈,越唠叨,孩子越是“不听不听我不听!”

作者: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03-24阅读:2380次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

“这是‘1’,12345的‘1’,……”

这两个场景,爸爸妈妈来们,你教训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耐心”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有没有点熟悉感?

不管是愤怒地“教训”犯错的孩子,,还是压着脾气对孩子“耐心教导”,这个时候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说什么,爸爸妈妈也会觉得自己说了半天、累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前段时间我发了篇文章,有一种痛苦叫做——陪孩子写作业,家长们在文章后留下的评论,吐槽自己教孩子时气的心脏疼头疼……真是让人看了又想笑、又心疼。

那父母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轻松一点?

先说第一种情况:孩子犯错

你可以:“对事不对人”

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

与其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如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来得有效果。

告诉他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孩子才可以改进。

另外,在孩子犯错时,直接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这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发泄自己的情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如果自己脾气实在忍不住,可以参考一下我前几天发的我知道要理解孩子,可谁来理解妈妈?忍不住跟孩子发火怎么办?

还有一点,如果能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讲话,孩子不仅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不是爸爸妈妈总是“高我一等”,同事,更有助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孩子看着你,你说的话才更有效果。

最好不要:一味的批评和指责

“你怎么又做错了”、

“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

这些话,是大多数爸爸妈妈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其实这些情绪,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教半天教不会!

你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让孩子“一听了然”

家长在教孩子东西的时候,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废话”,尽量使用简单、简短、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词句。比如,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这是1”、“这是红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总结一下,就是:指示清晰、要求明确、循序渐进。一次只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做好了再说下一件。

最好不要: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但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他们感到困惑,比如,上面那个例子:“红色、血红的红、红汽车的红”……“红汽车”或许孩子生活中常见,很好理解,但“血红”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个新名词。本来“红色”这个词还处在学习阶段,又来个更不理解的“血红”,孩子接收到了太多新的概念,来不及消化,反而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事倍功半。

因此,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要注意的是,对孩子来说,此时的“数字”和“颜色”已经是个新概念了,那给孩子解释这些新概念的语言,最好全是孩子已经熟悉的语言,别再混进其它的新名词。

很多家长烦心的是:自己教了好多遍,孩子还是一问三不知!这怎么办?

有一个比较轻松又有效的办法是:等一等。

你会发现,你教的时候,孩子好像懵懵懂懂,但是过几天,孩子很可能就奇迹般地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