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走出难受的情感体验

作者:教你当及格妈妈 04-13阅读:4879次

孩子看电视吓坏了,还做恶梦、哭闹不休,怎么办?孩子目睹了惊悚的意外,几天里容易惊惶、特别黏人、难哄入睡,怎么办?

心理学家建议,这时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绪容器—给予抱持(holding),协助他去消化那些难受的经验。

因为小孩子的心智还未能发展出「消化、释放、理解」的能力。这些扰人的经验会持续在他的身心系统里翻搅着。

容器意谓着「承接」—接纳他的惊吓,不否认也不评断,允许他可以有这个经验。(而不是说「别怕」「没事的」「怎那么胆小?」)

容器还意谓着给予空间,使之流通—孩子惊吓的动能,在释放的时候多以颤抖、哭泣等形式出现,父母应该陪伴并允许这个过程。

进一步的容器则是帮孩子为情绪命名,让他的「莫名」慌张能有一个理解,也让孩子的身(体)、心(智)经验有所联系并能安顿。

那如何帮助孩子去消化这些不好的体验和情绪呢?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的做法。

某天,朋友和他三岁的儿子在家里看电视,他们家的电视是超大屏幕的那种。正在播放广告,忽然一头凶猛的猎豹从屏幕奔出,可能是他们家电视屏幕太大太高清了,朋友形容说,感觉就是猎豹要从屏幕里跳出来一样。他孩子当时吓了一跳,然后跟他说好怕,接着就哭了起来。

朋友看到孩子的反应,就抱着他儿子说,别怕,爸爸在….但孩子还是挺害怕的,甚至说不要再看电视了。朋友情急之下,说了一句,那只是个广告。

广告?儿子听到他说只是个广告这句话的时候,儿子的反应明显好了一些。朋友说他这时似乎感觉到了解决方法。

于是,这位父亲就开始和孩子说得更具体:这只是个电视广告,一个关于汽车的广告,他们想用一只猎豹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但是,这个猎豹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好像真的扑过来一样,所以让你觉得很害怕是吧。他们之所以用了一头凶猛的猎豹是为了表达这款车跑得有多快多强悍…

还真有用,孩子不哭了,而且,后来看电视的时候也多次看到了这个广告片段,孩子没有再害怕,甚至会对他说,这只是个广告。

这,什么原理呢?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比昂在他的阿尔法功能理论里提到了情感的分类,他把情感分成了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和难以承受的情感体验。好的父母可以作为孩子的情感体验的容器,并且把孩子不能承受的那些情感体验给予概念化,然后再将这些容易消化的内容返回給孩子。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为孩子的情绪体验命名,陪孩子消化那些难以承受的情感体验。

爸爸赶紧抱住儿子说“有爸爸在,不怕”。然而儿子还是没能感觉好点,情急之下爸爸说“那是广告”,儿子被“广告”这个新词吸引住了,爸爸就用儿子能明白到方式解释了一遍什么是广告。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儿子情绪迅速稳定下来。

其实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一般会说,那是电视节目,那是假的。

但对于很多抽象概念还没建立完整的小孩子来说,“假的”仍然是一种未知,而未知通常带来恐惧。

其实这是一个过程:

孩子不良情绪➡️父母接收信息➡️父母转化信息➡️父母传递回孩子能消化的信息➡️孩子情绪得到疏解

所以,当孩子面对害怕、恐惧、不安、焦虑、不快等种种难受的情绪的时候,父母要:

1)☑️ 第一时间同孩子在一起,表达情绪上的共情,表示对孩子的支持。

2)☑️ 自己情绪稳定柔和,做情绪管理的榜样。

3)☑️ 同孩子讨论他们的情绪,越细致越好,越具体越好。

✖️忽略孩子的不良情绪,认为是小事。

成长就是孩子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建立回路和重建回路,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孩童的心智成长意味着他能把更多的经验组织并叙述成故事的能力。

孩子惊吓时,父母陪孩子详细地述说了一个事件,帮他补充细节,也接纳孩子心里的恐惧,察觉并允许孩子身体动能的释放,接纳并复述几次之后,恐惧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惊吓与冲击,成为生命中带来成长的挑战与契机。然后,他也能长成一个宽大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