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周围人几乎是没有左撇子的。当年我被发现习惯用左手握笔时,父母特别是外婆就会特别在意,只要看到就会提醒我换手。换了手的我明显画画写字不如左手好,于是我总是忍不住换回去。
好几次,外婆因为我说了不听就急了,只要看到我用左手就直接上手打,希望我能长记性。还会时不时和我说,“你看其他人都是用右手的,用左手的都是怪胎,以后上学要被人笑的,就没人和你玩了”。后来我的确被矫正过来了,但是我却花了好多好多年才抹去了心里那个声音,“和别人不同就是不好,就是怪胎,就会被嘲笑”。
如今,小D也慢慢显现出用左手的偏好了。通视频时,我的父母也发现了,总在提醒要开始纠正了。看过很多文献资料的我,很清楚地知道结论,左撇子不需要刻意矫正。但作为一个从左撇子改变自己活在这个“被右手统治”的世界里的人,我更加清楚,比起不“刻意矫正”,更关键的是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恰好也有这样的左手偏好,如果你也有那么一点隐隐担忧或者犹豫,希望我的这些分享可以给你一些借鉴。
什么时候可以确认孩子的用手偏好?
从大数据看,每10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是左撇子,如果你们家有左撇子的基因,那孩子的左撇子几率就会显著提高。一般孩子到了2、3岁时就会显现用手偏好,到了接近学龄的年纪这个偏好就会固定下来。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的孩子1岁都没到就明显只喜欢用某一个手,那是需要引起注意的。这不说明孩子的用手偏好,只能意味着孩子某些肌肉群过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鼓励孩子使用不经常用手的那边,让孩子在幼年时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左右身体肌肉。
告诉孩子这是一份“礼物”
矫正左撇子并不难,孩子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的都高。但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我认知也抹杀了。就好比当年的我,才5岁不到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怪人”,这份认知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变得很不自信,不敢和别人不同,宁愿改变自己去取悦他人。
“社会融入”是每个人、包括孩子都在寻求的,特别是3岁以后的孩子,他们会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他们也想获得认同,特别是父母的认同。对于左撇子这个问题上,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这份“特殊”是馈赠,是与众不同,而不是“怪异”。
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口头说,更关键的是父母的态度。告诉孩子他们并不孤单,世界上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是左撇子,美国的好几任总统都是左撇子,历史上还有很多知名的音乐家、科学家、体育运动员都是左撇子。
这样的认知不仅帮助孩子更好地接纳自己,更能让孩子有信心来突破自我,接纳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然后再学习灵活使用双手;和因为自己不同会很怪,所以必须改变来适应社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
如今身边左撇子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点本身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包容。但不得不说,在这个还是用右手大多数的世界,很多设计和规则都是为使用右手的人们准备的。即使我们打算不刻意矫正孩子,还是需要帮助孩子做好一些准备。
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很多父母之所以担心孩子左撇子就是因为怕影响今后的学习,的确左撇子在写字时会有不少挑战,比如手会擦过文字从而会让纸张变脏,以后上学后会更容易与同桌“左右手打架”。
但这些所谓的“左撇子”问题其实只不过是我们被这个“右手统治的世界”的思维惯性所禁锢了,只要我们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退一步,我们就会发现方法永远比问题多。比如,书写时把纸张左边放的比右边更高一点;书写时尝试转动纸张;上学时和老师提议将孩子的座位安排在课桌的左边,都能避免这些问题。
经常会有人开玩笑说,“左撇子更聪明”,这个结论本身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我相信,“幸存下来”的左撇子在某些能力上一定会更加突出,因为他们花了更多时间在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建立自己的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把“运动不协调、书写不好”等黑锅怪在左撇子上,其实是我们想当然的把适用于“右手”的规则强加于左撇子孩子身上。但这套规则对于左撇子是不适用的,于是父母进一步强化了左撇子是罪魁祸首的思想,而孩子因此产生很多沮丧而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
养育左撇子孩子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淡化“左右、对错和标准”。让孩子选择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最习惯的手来做事情,有时你会发现不同活动孩子对用手偏好会不同(有不少左撇子孩子其实是混合用手)。
其实有时想想,像下面这样的笔画书写真的有绝对的对错吗?当一个孩子反复被纠正时,他们反而会不知所措;而当一个孩子被给予足够宽松包容的氛围,他们自己也会摸索出很多规则,既不勉强自己,也能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存。
纠正不纠正左撇子是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但我个人觉得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们需要问问自己,矫正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该只是因为这是“和大部分人不一样”而强迫孩子改变。
对我来说,这个话题比左右手使用习惯更大,当我们的个人行为并没有影响他人却和“大部分人”不同时,我们该如何保留好自我,又能找到舒适的区间安放自己?
千万别剪断了孩子的翅膀,还怪孩子不会飞翔。左右手,没有对错,只是不同。
推荐阅读
1、保留自我
想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请先教会孩子接纳不同
挡不住别人说你的嘴,但可以在心里织一张有力量的网
每个孩子天生是雄狮,却被我们最终养成了小猫
2、无条件养育
养育孩子过程中,爱与溺爱的尺度在这里
请不要做卑微的父母,把孩子越养越小
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了,孩子的生命才能更安稳
3、安全感
据说过早送孩子入托会影响安全感,那到底几岁合适呢?
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怎样才说明孩子的安全感足够了?
孩子不会自己玩,这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吗?三步骤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