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多运动原来能提升孩子学习效率

作者:滴嗒阅读 05-15阅读:882次

近期,小滴嗒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现在的父母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但侧重点还是放在饮食和保健品上。特别是为了防止孩子生病,父母总希望买些牛初乳之类的保健品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

事实上,运动作为增强孩子抗病能力的最佳方法却一直被父母们忽视。多做运动不仅为孩子的健康增加了重重的砝码,还会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并对孩子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原来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们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我们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脾气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们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忧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比较多。

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它在面对敌人决定要战或要逃时分泌得最多。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所以学生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提升了。

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比较好,好到两倍以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

这些数据开始让美国的父母看到运动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的帮助,就不再反对零时体育计划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运动。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州在推动这个零时体能运动。

研究者也发现在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看到运动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好处,学校体育课节数不但不该减少,还应该增加才对,我们应该让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提升他的体能与学习效果。

运动是坏情绪的宣泄渠道

孩子的攻击性,需要透过教育来引导、升华为正面行为。除了良善行为的认同学习外,多运动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

很多父母觉得很奇怪,他的孩子从小捧在手心长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过别人被打,为什么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后会动手打人?他从来没有模仿的对象,这个暴力的动作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模仿的确是最原始的学习,既然没有模仿对象,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出现呢?原来,它是从我们祖先——动物身上来的。动物在世界上生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基因传下去。为了传基因,需要交配,所以弗洛伊德说“性是个本能”。

我们也的确看到每种动物都有它自己种族独特的求偶交配的方式,没有人教都自然会,连关在笼子里长大,不曾见过其他同类的动物,见到异性,也会立刻展开它的求偶仪式,所以“性”是动物的本能。

为了达到这个“性”的目的,必须同时还要有另一个本能,就是攻击性——击退情敌,独享交配权。在资源匮乏、“僧多粥少”的大自然里,攻击性是我们祖先确保基因传下去的重要本能。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动物的本性,方法是将这些野性变成公平竞争的运动技能,在合理的条件下发泄、纾解出来。

了解人的暴力、攻击性的来源后,我们应该尽力推行体育,让暴力有适当的管道发泄出来。运动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这个多巴胺促进我们的正向情绪,使我们不易得忧郁症。

运动还能加强团队合作的默契,因为21世纪又回到了我们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团队的力量求生存,去并吞别的公司或跟别的公司竞争,不再像以前一样单打独斗了。

我们一向不注重体育,常把体育课调去补英文或数学,殊不知希腊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看到体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孩子16岁以前最注重的便是体育。有了强健的身体,知识才有意义;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话,再多的知识都无用武之地。

运动能治疗“多动症”和抑郁症

运动对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来说,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药”。目前医生给多动症患者所开的利他林,其实就是为增进大脑中多巴胺的量。

如果运动本身就会分泌多巴胺,为何不用大脑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对大脑没有伤害,外来的现在已知会伤害伏隔核。

许多第一线的治疗师都发现,武术、体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运动对过动症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这些运动需要全神贯注,而且武术、体操比枯燥的跑步机有趣得多,孩子比较愿意持续练下去。任何运动都需要持之以恒,每天做,效果才会出来。

其实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皮”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运动空间、一点时间,将精力正当消耗掉他们就不捣蛋了。现在学者把过动症的人叫作“有爱迪生基因者”,不认为他们有病。爱迪生念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叫他父母领回家,免得干扰别的孩子上学,但爱迪生却是有史以来,专利拿得最多的人。

运动的好处这么多,我们该怎样才能与孩子共享运动的美好呢?各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的孩子,有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

2-3岁

运动项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发展运动技能阶段,比如,走路、在地上爬滚、用铲子挖土、玩滑梯、跑步、搭积木房子、接球和扔球等。

父母如何帮助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鼓励他们在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中走走、跑跑、跳跳。因为走路、跑步、跳跃是全身的运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全身肌肉和节奏。

4-5岁

运动项目

次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运动技能。现阶段的运动可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孩子的平衡和体育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适宜专业训练,因此孩子不宜参加对抗性、竞技性很强的活动。

父母如何帮助

父母可以安排时间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经常以身作则,带孩子在后院或公园玩。鼓励孩子多走、多跑、嬉戏。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及运动心理学者西蒙博士说:“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掌握任何特殊运动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

6-8岁

运动项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把一些基本运动连接起来完成复杂的运动。他们的身体运动水平有了提高。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对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或者团队运动有了兴趣。

父母如何帮助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如果孩子希望参加团队运动,父母应该赞扬孩子愿意尝试各种运动的努力。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我们也越来越看到,这所谓的两种管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小滴嗒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强健的体魄,为未来的学业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