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丧偶式育儿”“假单亲妈妈”这两个词很火,大家纷纷讨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其实,谁都知道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至于重要到什么程度,好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今天给大家讲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丧偶式育儿的故事,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直观。
故事一:
M与我儿子同岁,我们同住一个小区,又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我和M的妈妈还是一个镇的老乡,自然就走得比较近。
平时M都是妈妈一个人照顾,送孩子上学、陪孩子出去玩,从来没见过M的爸爸陪过他,其实,我是经常看到M爸爸的,见他一个人在小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见他一个人去公园健身。
有一次在公园见到M的爸爸,我问怎么没带M一起来玩,他的回答令我吃惊,“小孩子太麻烦了,都是他妈妈带,孩子不就是绑桌腿上长大的吗?我小时候就这样,我爸从来没陪过我,我不也长大了吗?M的妈妈总说要我陪着,我一生气就跑出来了。”
前不久,我听说M的妈妈和爸爸在闹离婚,M已经与妈妈搬出去住了,原因就是M的妈妈嫌老公没有责任心,不会当爸爸,对孩子不管不问。
故事二:
Z是一个小女孩,比我儿子大两岁,以前和我儿子曾在同一所私立幼儿园上学,平时都是姥姥照顾她,老人告诉我,Z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爸爸就去了国外工作,一年难得见到爸爸一两次。
Z很安静,很敏感,见到陌生人非常恐惧,有一次,Z将一块糖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她还想捡起来吃,我老公见到了,就对她说:“糖掉到地上,就变脏了,不能吃了。”很平常的一句话,Z的反应却很激烈,大哭起来,躲到姥姥身后,眼睛里满是恐惧。
父亲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一个家庭中,缺少父亲这个角色,孩子就会变得敏感、胆小,不自信。Z的表现就非常典型,她从小就很少有爸爸的陪伴,所以,到了五六岁,一接触到陌生人,尤其是男性,就会非常恐惧。听Z的姥姥说,她在幼儿园里经常尿床、尿裤子,因为她胆小,不敢跟老师说要去厕所。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妈妈陪伴孩子时,妈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安全上,不让孩子疯跑,担心磕碰,担心将衣服弄脏,不卫生等。
但爸爸带孩子就不一样了,只要孩子玩得开心,疯一点也没有关系,所以,爸爸带孩子出去一天,回来保准让你都认不出来是自己的娃。
这让人无法忍受的父亲带孩子方式,其实对培养孩子勇敢、敢于冒险、尝试的性格都是很有好处的。
男孩模仿父亲的样子来当爸爸
对男孩来说,父亲这个角度,不仅是对他性格培养有重要作用,对他将来在家庭中承担父亲这一角色也有重要影响。
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男孩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认同的男性对象,男孩接触最多的男性自然是父亲,如果父亲缺席家庭教育,孩子就找不到可以认同的男性对象,那么,他将来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当爸爸。
M的爸爸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爱,没有爸爸的陪伴,现在他结婚了,有了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去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只好沿袭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法“绑在桌腿上”,继续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M将来会怎样当爸爸呢?这是可以预见的悲剧。
父亲会影响孩子成才
父亲的陪伴除了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外,还决定着孩子是否能够成才。德国的一所公立小学,曾对1990年毕业的300名小学生,做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调查”,他们发现有68名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68名学生中,其中有65名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通过写信、打电话及主动求见的方式,认识了校长并被校长所认识,其比例高达95%。
经研究,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生时代就能被校长认识的学生通常具有成功者的两个要素:一敢于认识大人物;二善与人沟通。
那么,这65名学生为什么会具备成功者的两个要素呢?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亲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父亲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父子关系非常融洽。
另外,教育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父亲重视教育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尤其是男孩表现更为突出。
父亲该如何陪伴孩子
的确,在多数家庭,父亲承担着一个家庭的经济命脉,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陪孩子这件事是绝对不能耽搁的,错过了,永远无法弥补。
3~5岁,父爱必须要介入
从宝宝出生到2岁,妈妈的作用更大,妈妈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亲密感、安全感,此时妈妈与宝宝建立了亲密的“恋爱关系”。
但到了3~5岁,父亲必须要介入,把孩子从对母亲的依赖中分开,才有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若没有父亲的参与,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就难以解脱。
父亲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孩子,哪怕是一句问候也好
比如,上班前,与孩子打招呼,“宝贝,爸爸要去上班喽”,下班后,第一件事是喊孩子的名字,让他知道爸爸回来了。
当然,有时间的话,最好陪孩子好好玩一玩,哪怕是下一盘棋,或者玩一会儿捉迷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最好的陪伴就是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一家人来一次旅行,不在乎去哪里,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会很幸福,还增长了见识,一举两得。
世界上最心酸的一句话是:“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千万不要让这句话从你的孩子口中说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