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教学模式;听听过来人的说法吧

作者:沫沫的静好岁月 07-17阅读:903次

图片源自网络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5项关于幼儿园教学的治理任务:

图片源自网络

消息明确后,我所在的一些家长群顿时沸腾了。细细总结下来,无外乎三种声音:

1、坚决叫好型:认为小幼儿就应该有小幼儿的生活,做做游戏,学学技能,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就好;

2、坚决反对型:认为小学的教育目前很少“零”起点,孩子倘若不为小学做准备,必将惨败;

3、犹豫不决型:既想要宝宝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又担心将来入小学跟不上节奏。

图片源自网络

想来也是,想必我们都曾经被网络上颇有流传的“幼升小”入学面试所震撼过。那些小小的人儿,手里拿着厚厚的“简历”,自信又图文并茂的,甚至是中英文的介绍着自己人生六年来的经历与成就,让我们作为看客很是惊讶,作为家长太有压迫感!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再看那些“幼升小”的面试题目,涵盖天文地理、语文数学,还有若干思维考验……真真替孩子们捏一把汗!

但是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孩子的“学识”和“见识”,绝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包含了家长付出的时间维度和精力深度,同样也包括了为孩子各类求学而付出的“钱包”厚度。

图片源自网络

还记得我家大宝刚刚入小学的时候,也确确实实的让本来还算比较有信心的我“当头一棒”的打击!

在大宝的幼儿园时光里,我自认为算是尽心尽力的家长:每天耐心陪伴,和他讲故事说道理,和他旅行见识世界,和他做游戏开拓思维能力……看他的小手中画出一幅幅随心所欲的画、听他的小嘴里蹦出一句句童稚有趣的话语……

当同班的孩子开始出入各类“培训班”的时候,我依旧带着他坚持“兴趣班”的学习:我们学习围棋、跆拳道、科学……在同龄小朋友相继开始学习识字、数学和英文的时候。

后来有相熟的家长在大班时看我们依旧如此,就委婉的建议我: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千万不要太过于疏忽孩子功课的学习,毕竟上了小学从进度上和深度上,和幼儿园的闲散时光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要小学里跟得上,就要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努力了!

我考虑了一下,买了一套数学的绘本和英文的网课,得空在家里和大宝一起看看书,理解理解“数”的概念和“中英文语言”的不同。而对于识字,我一直认为,生长在国内这样的大环境,孩子有什么理由会不认字呢?不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罢了,所以没有特意的强调识字。

就这样晃晃悠悠间,大宝走过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涯,成为一名小学生。

图片源自网络

刚开始的小学生涯,用“措手不及”四个字好不夸张!

【语文】

一个月的时间,拼音全部讲完;随后就是每天10个左右的生字。对于入学时本就有识字基本的孩子来讲,这不过是小菜一碟,游刃有余的功课;但是对于大宝来讲,简直就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状况;每个字都是那么陌生,每天写起作业都那么困难;而考试起来更是自信心受挫的一件事,全班只有那个寥寥的几个孩子,总是在及格分数线上徘徊,而家长间彼此沟通,都是和大宝一样,既没有上过学前班,也没有上过培训班。

【数学】

在大宝入小学前一个月的,我曾经用一种手脑算的方法帮助大宝学习了一些数学的基础加减运算。所以大宝的数学科目还算是进展顺利,而那几个语文困难的孩子,在数学上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语文和数学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老师进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真的很快,孩子吃力极了。

【英语】

在我们所在的城市,英文在小学一二年级还不算主要科目,好歹让大宝喘了口气。过去一年的英文网校学习,给了他比较标准的发音和不错的听力基础,这样在小学低期阶段的英文学习还算顺利。

所以,我重点还是说大宝在语文方面的改善,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因为一年级的各种不会,导致他在语文课上以及课下多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在二年级的时候终于赶了上来,期间自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说起来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好在他一年级的各种不会和迷糊的时候,作为妈妈的我,一直表现的还算淡定和从容,一边和大宝分析具体的情况,一边鼓励大宝好好努力。我想倘若彼时我的不淡定,一定会加重大宝的思想负担;而面对一个长期心理上“负重前行”的孩子,要求他长跑的轻松,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让幼儿园的孩子“减负”,禁止“小学”教育提前展开,是一件对孩子长期发展有利的决定。但是,更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既然幼儿园不能“小学化”,那么小学生的刚开始,就需要一定时间的过度和适应。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想必很多家长也就会少了顾虑和担心。

当然,“起跑线”其实没有标准,只是每个家长心中的不同尺码罢了。

文章的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我今天在某公众号看到的消息:

对比英国著名的《56 UP》纪录片(讲述用56年来跟拍14个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呈现了现实又残忍的阶级间,富人更富,而穷人愈穷的结果),在中国,有一位叫做郑琼的导演,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纪录片《出.路》。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和大城市孩子的人生十年。真实的呈现出“起跑线”本就不一样,而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一点点的运气,也许才是改变人生道路的前提。

而这种改变,归根到底是“读书”两个字,能够让本是小镇的青年可以在大都市找到安身立足的能力。这也是分享给我们普通大众的一个现状。

归根到底,孩子的前十几年是家长的,孩子的未来也要依靠家长是否有高瞻远瞩的能力,所以,学无止境!与其做无畏的抱怨,不如赶紧从改变自身开始,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才能够让自己、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计划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