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千万别忽视这件事,孩子做与不做结果天差地别!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mp 07-18阅读:4266次

一起做家务,亲子关系融洽到了极点,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慢慢滋生,今天的现场有多么狼藉,未来的成就就有多么辉煌。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最近一对小夫妻上了热搜。

28岁的薇薇和27岁的昊昊,从大学同窗到研究生同学,两人不论颜值还是家世都超般配,连读的书玩的游戏都接近得令人称奇。婚后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两家母亲爱如珍宝,轮流前来献爱心。不料娘家妈心脏病犯了,只得回老家治疗休养。婆婆长期带孩子做家务,感觉力不从心,遂提出自己以带孙为主,让儿子媳妇自己承担家务。这下打翻了潘朵拉盒子,两人从此陷入冷热交替的战争,一年后,下两口宣布离婚。

三观相容,经济富足,没有外遇,过不下去的原因简单明了,双方对做家务视若畏途。

有人说,近30年一孩化政策和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以及对下一代教育的空前重视,成为父母溺爱娇惯孩子的三大主因,中国独生一代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严重缺失,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从小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

生活不能自理。

我曾经到表妹大学寝室里去过,谁都想不到,外面妆容精致,优雅高贵的女神级人物,床上比猪窝还乱,外卖盒子都不知道扔出去,洗衣靠洗衣房,打热水扫地倒垃圾,一直由最上不了台面的农村来的同学承担。

家庭生活一地鸡毛。邻居家男孩武汉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四线小城当了公务员。结婚后,依然像单身那样泡吧,踢球,回到家“吃鸡”。妻子孕吐,妊娠高血压,他不闻不问。妻子让他拿纸尿裤,递奶瓶,他说影响了他休息,造成妻子产后抑郁,几次做出自杀举动,每天两家派人看着。

职业上受到制约和影响。无数事实证明,从小只知道读书不染指家务的孩子,不但动手能力差,处理问题缺乏果断和自信,在涉及人际关系和事务性工作中,往往表现出幼稚和低能。那些营销高手,创业大咖,各行各业翘楚人物,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自理能力超强。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很多家长担心做家务耽误学习,害怕受伤,带来麻烦。甚至根本没把洒扫洗涮,买菜做饭纳入孩子人生规划中,因为他们的孩子将来是要成大器,做大事的,岂能在这些家政人员主理的鸡毛蒜皮上下功夫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做家务上,曾对女儿提出了明确要求。自己整理房间,洗衣服,并分配他们做家务。

做家务是孩子探索认知世界最直接的过程和手段,是孩子驾驭自己生活,掌控外部世界,获取自信和安全感的最佳途径。

而暑期正是从容计划,亲自带领孩子做家务的大好时机。家长们一定不要落下这一课。

建议一:做好规划。

家务活琐碎繁杂,如果不做好计划安排容易陷入手忙脚乱,茫然无绪,让孩子在挫败中丧失对家务的兴趣。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烘焙,包饺子,给金鱼投食,浇花等入手,从倒垃圾,摘菜,剥蒜等简单的活开始。每天做一点,最好能看到成果的,让孩子在快乐和成就感中喜欢上做家务。

建议二:跟孩子一起做。

这是跟孩子情感连接的最佳途径。家长和孩子边说边做,互相欣赏劳动成果,互相打趣满脸灰尘的滑稽,抢着享用孩子的劳动成果。此时孩子干活绝对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场地惨不忍睹,原材料糟蹋浪费,家长还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收拾残局。这些不但不能动怒,反而要欢天喜地点赞。因为,此时亲子关系融洽到了极点,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慢慢滋生,今天的现场有多么狼藉,未来的成就就有多么辉煌。

建议三:狠心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老家电视台有个台长老兄,家有两个男孩,从小就自己盛饭刷碗。三年级时开始做饭。台长夫妻晨练回来,早餐热腾腾摆在桌上,床铺已经整理好,连漱口水都倒好了。别家的孩子,还在父母三番五次催促下赖床呢。

后来两个男孩,一个哥大毕业在美国一家日化公司做研发,另一个在上海某上市公司做法务。建立了美满的家庭,还给父母在XX岛买了房子养老。

有人向老领导取经,老领导哈哈笑着说:“放手,让他们自己折腾去。”

建议四:耐心,等孩子慢慢来

有一篇自媒体文章说《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等不及》,一语切中要害。家长们早已形成了立等可取的思维模式,等不及稚嫩的小手把衣服穿上,等不及孩子一勺一勺把饭送进嘴里,等不及孩子一把一把洗净自己的衣服。一面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一面对孩子的笨拙,缓慢,破坏性结果连声责备,将孩子的自信心,探索欲摧毁殆尽。成为严重依赖,不自信的人。

建议五,示弱,让孩子照顾自己

有些家长一边骂孩子没出息,一边表现得精明强干,鞠躬尽瘁。正是这样的强势强大,才威压得孩子成为无能脆弱的妈宝男妈宝女,真是毁娃不倦。

相反,很多家庭贫弱的孩子,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但将病弱的家人照顾得很好,还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无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生活,就像刻刀,剔除了孩子身上的骄娇二气,练出一身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游刃有余。

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予。”

亲爱的家长,

当你为孩子的假期规划了读书,旅游和兴趣班,

请一定记得将学做家务当做一项重要内容,安排规划并落实好。

因为会不会家务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简介: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