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前啥也没学怎么办?快来看看一年级妈妈总结的7大攻略

作者:陈妍妈妈 09-27阅读:4332次

孩子上小学之前要不要上学前班,要不要学文化知识,一直是家长们特别关心的话题。

今年我家孩子也上了小学一年级,之前我没有刻意地帮他报过培训班,开学后就感觉跟不上。可是零基础升入小学的孩子,就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会比学过知识的孩子不受老师待见了吗?

也未必。

其实,只要了解了这7大攻略,啥也没学过的孩子,也能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攻略一,没有绝对的零基础孩子

关键词:陪伴

在上小学前,孩子基本上都会经过3-4年的幼儿园教育,回到家里还有成年人陪伴在身边长大。这就意味着孩子从小就已经在不断地吸收知识,并为他们将来入学做准备。

比如,一个孩子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妈妈跟我说,她们家孩子的老师特别严格,说她家孩子手腕的力量不够,就要求他们每天让孩子带一副线条画的作业到幼儿园。

老师严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非常有经验。

中国小朋友学写字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孩子都不一样,因为外国的孩子写字母只用到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三根手指,而学写汉字却还要用小拇指作为支撑,所以想让小朋友能写好字,从小训练他们手腕的力量和灵活性必不可少。(在家让孩子尽量用筷子吃饭,也会对孩子写好字有很大帮助。)

所以,只要是拥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幼儿园,孩子在其中的三年时间,就算不去刻意地学概念、符号化的知识,也会耳濡目染地在生活中接触到故事、数字等基本的内容。

还有一些双语的民办幼儿园,能够让孩子从小接触到简单的英文对话。

另外,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也会给孩子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一些儿童学习软件,一些品牌的儿童早教机也有这个功能,先且不论这些方式是否合适,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些都能让孩子通过游戏的形式,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所以,之前我说的零基础,只是说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拼音、写字、数学、英语等学科和技能训练的情况,事实上,只要是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进入小学之前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零基础。

攻略二,孩子入学零基础,家长眼光要长远

关键词:耐心

我之所以没给孩子在暑假报拼音班,是因为知道他已经会了的知识,上课时就不会认真听讲,这样反而会错过老师的正常授课内容。

我相信有类似情况的孩子还有很多,所以所谓的零基础入学,孩子是没有感觉的,最痛苦的其实是家长自己。

因为孩子认字少,写字慢,刚入学时肯定会跟上过培训班的孩子有差距,这种差距会体现在每一天家长群老师的留言里,家长自己先焦虑,然后不断地督促孩子,盯着孩子,孩子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滋生出各种情绪,如果无法及时排解,那么至少开学的前一两个月孩子和家长都是会非常痛苦的。

如果家长不想在幼儿园期间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那就要做出在小学一、二年级付出更多耐心的觉悟。

就算是零基础,孩子也能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只不过时间会久一点,家长的眼光也要放长远一点。

在留言中也有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零基础入学,刚开始也是各种焦虑,不过只要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就会改观许多。

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跟每天被老师表扬的孩子比较,因为他们可能提前学习过,这种暂时的领先并不能说明问题,孩子只要跟自己比较,每天能有一点小进步就值得表扬。

攻略三,培养学习热情,比提前学习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兴趣

之所以让孩子提前学习,不是为了单纯地“赢在起跑线“,而是让孩子先熟悉小学的学习方式,能更快地适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

有妈妈分享经验说,从孩子大班的时候就开始,每天回家留出15分钟的作业时间,让孩子知道每天写作业是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时间会逐步增加,直到4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能适应一节课45分钟的节奏。

另外,提前学过写字、拼音的孩子,在前期写作业时,家长虽然可以省点心,但学过不代表就学的好。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温故知新。

所以,如果家长只是把孩子提前往各种培训班一送,回家后不检查不督促不复习,那么仅靠孩子在课上领悟的那点知识,是撑不了多久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会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

所以与其提前把孩子送学前班,自己不闻不问,不如想想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攻略四,信任老师,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

关键词:沟通

最近,一个爸爸半夜12点在微信家长群给老师发的留言火了。


夜里12点爸爸留言@老师,问睡了没有。老师回说“睡了”,爸爸回了句,“我闺女还没睡,你睡什么睡……“原来爸爸的目的是想吐槽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作业太多这种情况,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

尹建莉老师曾经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过,女儿圆圆小的时候,因为作业实在太多,她便动手帮女儿写过作业。因为她觉得这个知识点孩子已经掌握了,多余的抄写部分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那谁写都是一样。

所以,遇到类似孩子写作业写不完的情况,要么私下里找老师沟通,要么从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孩子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在家长群直接怼老师,实在不值得提倡。

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一来起不到任何效果,二来也会大大影响孩子听课的效率以及跟老师的关系,是一种三输的处理方式。

之前我发起过一个“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的讨论,从大家的回复里可以看出,对于老师或多或少还是会存在一些刻板印象。

有的家长,一被老师谈话就会本能地猜想,老师是不是在找麻烦,或者是不是在暗示要送礼。

其实,除了父母之外,老师可能是最希望孩子好的那一批人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真的有问题,可以私下沟通,把自己的困难和疑惑说出来,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妻子(丈夫)儿女,他们会替家长考虑。

只要将心比心,真诚地沟通和交流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攻略五,孩子成绩好坏,不能甩锅给老师

关键词:责任

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工作吗?为什么现在都成了家长的事?这个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也是最不解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容易熬到小学了,把孩子交到了学校老师的手里,没想到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父母基本都没有管过学习的事,只要赚钱让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时代不一样了啊。

前两天遇到一个做英语启蒙的老师,我问她们受众人群是多大的孩子,回答说是0-6岁。

我问0岁的孩子怎么做英语启蒙啊?

对方很认真地说,家长先学然后教给孩子啊。

果然,他们的学习群是老师在群里教,然后家长跟读学习,然后再教给孩子。这种模式几乎已经贯穿了孩子早期学习的各种学科。

课堂上那么多孩子,学习能力不一样,领悟力不一样,家庭背景也不一样,老师讲解一个知识点,想完全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只有靠家长自己回家把这些知识先自己嚼碎了,再喂给孩子。

需要背诵的古诗,家长先背,需要做的习题,家长先做,需要默写的英语,家长先写……

但凡是有一点追求的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绩好一点,受老师表扬多一点呢,那么对不起,没有孩子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陪他挑灯夜读的老母(父)亲。

攻略六,帮助孩子找到在学校的价值感

关键词:自我价值

所谓价值感,简单说来就是孩子每天坚持去上学的驱动力。

我们现在的孩子非常缺少价值感,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特别是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在学校不受待见,回家来父母也没有好脸色,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是处了,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动不动想自杀的原因之一。

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在开学的前一两个月自我价值感是非常低的,因为每次表扬都没他们的份,甚至还经常因为作业写不好,上课坐不好被老师点名批评。

一下子从众人瞩目的小宝宝变成了严格要求的小学生,孩子心里的落差是巨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他在学校的价值感。

比如,一个妈妈自知孩子好动,课堂上经常会被老师点名,所以她想出在家训练孩子写字的方法,所以每天在老师批评孩子坐不端正的同时,也会表扬他字写的好,靠着这个优点,妈妈帮孩子撑过了最初的磨合期。

除了写字好,画画好,自理能力强,上课积极举手,都能成为孩子的价值感。就算什么都不会,有一些乖巧的女孩凭着上课认真听讲坐端正,也可以成为她的闪光点。

还有一个开学的段子说,一个孩子被老师请家长,是因为别的孩子在文具盒里贴的是课程表,而她贴的则是一周食堂的菜谱。

我倒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创意,每天坚持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能够自己找到一个支持自己每天来学校的理由,想来是她发自内心的喜欢。

谁说孩子每天吃好吃饱,不剩饭菜不掉米粒,还主动帮老师收拾碗筷,不能成为他们的价值感呢?

至少每天一想到香喷喷的饭菜,一天的学习生活就有了盼头。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是用发小苹果贴纸的方式奖励孩子,而且明确了发放奖励的标准,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第二积极回答问题,第三每天完成阅读作业,这些都是孩子能够做到的。

价值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每一位家长及时捕捉,及时为孩子强化。

这两天我家孩子回来说,他成了班上的卫生员,每天负责把班级上垃圾筒里的垃圾袋扔掉,问他为什么要做卫生员?他说,因为我喜欢啊。

喜欢就好,老母亲我还能说什么。

攻略七,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更强大

关键词:向善思维

我有一个好朋友,无论你问她什么,她的回答都会让你觉得她特别幸运。

比如,她家孩子永远是去了最好的学校,分到了最好的班,遇到了最好的同桌,就连报的培训班,老师们都恰巧很喜欢她的孩子。

而且她口中的好,绝不是敷衍,而是非常诚恳用心地表述老师的各种优点。

我一度非常羡慕她的好运气,但随着我对她的了解加深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她自己本身有多幸运,而是她的思维会尽量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引导。

比如,同样的老师,别人觉得严厉,她会觉得老师严谨负责,如果老师松懈,她又会觉得是老师想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这种思维本身就自带正能量,让孩子少抱怨不浮躁,踏踏实实地把知识的基础打牢。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可能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称心如意的,特别是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阶段,被请家长,被批评都在所难免。

但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为家长提供了教导、帮助孩子的机会。

作为开学半个月就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喝茶的差生家长来说,当我坐下来跟老师面对面的心情也是很忐忑的。可是交谈之后,发现老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清楚孩子的问题和优点所在。

我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及时交作业,不想写作业。老师让我过去就是想面谈一下怎么解决,老师给出的方案是,让我每天督促他一定要把作业写好,第二天交给老师。

我回家后对孩子说,老师很喜欢你,而且给了你一项特权,就是交作业可以不用通过小组长,直接交给老师,全班只有你一个有这样的特权,你可要好好珍惜机会啊。

孩子本来觉得老师很严厉,不太喜欢老师,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不害怕跟老师互动,上课也愿意积极表现。

孩子上小学不到一个月,我的心情就好像过山车,看到老师表扬会高兴,但每天接近放学的时间又会害怕,害怕老师又要单独找我谈话。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上小学无论是零基础,还是提前学,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保持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

而家长呢?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吧,因为孩子漫漫的求学路才刚刚开始!

粥悦悦画的这幅画,应该就是每天我本人了。


PS:

其实,

文章的每一个小点都可以展开详细叙述,

比如,学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

比如,家长怎样跟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

比如,给孩子树立价值感的操作方法

……

但是一来这篇文章的文字已经很多,大家看着会累

二来,我给出的方法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

不能代表其他孩子遇到的情况,

而养育孩子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家孩子也正处于这个阶段,

你最想知道的是这七个攻略中哪一个的具体方法呢?

欢迎留言。


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